文/海未平
这是一座典型的希腊巴克特里亚城堡遗址,位于中亚南部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边境阿姆河和其支流科克恰河交汇的三角高地上。遗址中有希腊式的宫殿、神庙、体育场和剧场,以及科林斯式柱头和赫尔墨斯柱。从出土的文物分析,该城建于公元前300年以前,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此处后不久,毁灭于公元前145年左右,这正是大月氏南下灭亡巴克特里亚王国的时候。阿伊哈努姆遗址发掘的成果刊登在《法国学院纪要》年度报告上,正式报告已经出版8卷。该遗址的发掘至今仍未结束。
这只是西方国家在中亚考古的一个缩影,事实上,英国、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的考古学者都在中亚有发掘现场,长年累月下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中亚旧石器、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发掘几乎被俄国学者垄断了,各种发掘报告浩若瀚海。因而,研究中亚史前文明和欧亚大陆游牧文化,不懂俄语、不研习俄国的研究成果等于没有入门。
日本对于丝绸之路的痴迷和热心,达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程度。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日本一些人也像西方所谓的探险家那样,嗅着味道深入我国西部,沿丝绸之路“科考”“调查”,侦探我国国情、民情,抢掠珍贵文物。几十年来,日本学术界、出版界以及新闻界都对丝绸之路热情高涨。20世纪50年代,日本社会掀起了“丝绸之路热”。80年代,日本学术界认为丝绸之路的东方终点应该是日本而不是中国。中亚各国独立之后,日本考古界大举进入,与中亚相关国家合作,在乌兹别克斯坦阿姆河支流苏尔汉河流域各大遗址考古发掘,成果惹眼。
近年来,韩国考古工作者也已前往中亚,几年下来也饶有收获。
总的来说,西方考古学者用他们在中亚发掘的文物、研究报告、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以及系统的考古学理论和方法,筑起了一道壁垒。在这个壁垒围起来的圈子里,他们是主导者,丝绸之路考古的话语权牢牢掌握在这些西方文化中心论者的手里。壁垒难破,圈子难进。
迟到但绝不缺席
塔什干,王建新教授并不陌生的城市。2009年以来,他已经多次往返这里。高大茂盛的悬铃木浓荫密布,宽阔的街道洁净而清爽,傍晚的微风正从恰特卡尔山上吹拂而来。披着霞光的塔什干,今天比以往更加清新明丽。
王建新他们没有在塔什干驻留,当夜就赶回撒马尔罕。300多公里的路途中,王建新和梁云像往常一样一路交谈,谈目前的工作进展,谈已经出土的文物,谈未来的工作打算。只不过这一次,王建新教授的话语明显多了很多,语调和语速也明显高昂和急促,眼神更加坚定而明亮。
这次接见,对他们而言,不仅是鼓舞和勉励,更多的是鞭策和厚望。中国固然是迟到者,但绝对不做缺席者。
而此时此刻,2000公里之外的东方,古城西安灯火辉煌。在西北大学这所一直致力于丝绸之路研究的百年学府,当师生们获悉这一消息时,全都沸腾了。
为什么是西北大学
初识西北大学
很长一段时间里,西北,给人的印象和直觉是干旱、荒凉、闭塞、贫穷,以及落后、愚昧、粗鲁。
以“西北”命名的西北大学也曾受这种印象和直觉之苦,以至于很多时候,学校的教师参加全国性的学术会议,在介绍自己时都得加上一句,“王岐山、贾平凹、张维迎是我们的校友”。
其实,西北大学品格高贵,实力不俗。
西北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建设院校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到现在一共走出了29位两院院士、4位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学学部委员。西北大学地质学专业排名位居全国前列,一个系就有4名院士;考古学与北京大学考古学并列第一。不到2000人的专任教师队伍每年有14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30余项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立项数量位居全国高校40名前后。
西北大学“地源于陕,学源于京”。“陕源”即陕西大学堂,“京源”即抗战时期京津地区四校一院内迁至陕西所组建的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无论是“陕源”还是“京源”,都孕育在国难当头之时。
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作为都城,北京城在短短40年内已经两次被西方列强所攻破。上一次是1860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杀入北京,纵火焚烧了圆明园,“万园之园”的皇家苑囿化为一片废墟。当时,咸丰皇帝无奈“北狩”热河,慈禧是咸丰皇帝的懿贵妃,也伴驾随行。而这次,慈禧偕光绪皇帝仓皇“西狩”,狼狈到要换上老百姓的衣裳。慈禧的两次逃亡,都是胆破心惊弃京而去,第一次跟随自己的丈夫,尚有依靠,这一次65岁了,还要带着自己的外甥兼侄儿,那位自己扶持上来的傀儡皇帝,一路心情可想而知。但这绝不仅是慈禧个人的惊恐和羞耻,而是整个中国的奇耻大辱。
慈禧一行经过怀来、宣化、太原、霍州,然后渡过黄河,于10月26日抵达西安。
慈禧到达西安后,驻跸陕西巡抚衙门内(原址在今西安市北院门),帝国的余晖洒落在破旧的西安城内。
第二年年初,两件大事在西安发生。
1901年1月29日,清廷发布“新政”上谕,称“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开启了“新政”改革。
2月20日,正月初二,西安城还沉浸在过年的气氛之中,清廷赐死军机大臣赵舒翘。赵舒翘是陕西西安人,父母早亡,由叔母抚养成人,1874年中进士,后累官至江苏巡抚,1899年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军机大臣。平民出身的赵舒翘,靠一己之力攀升至朝廷要员,足以说明他的干练与聪慧,他是晚清时代陕西读书人的骄傲和楷模。义和团运动期间,赵舒翘受胁于同朝大臣刚毅,主张对“拳匪”“因势利导”“抚而用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