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食俗

发布时间:   作者:朱文杰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朱文杰

农历九月九,是中国传承千年的古老节日重阳节。重阳节的习俗主要有登高、赏菊、插茱萸、吃糕、喝菊花酒等。吃糕、喝菊花酒则为重阳节之最重要食俗。

首先是与登高相联系的吃糕,糕也称重阳糕。因高与糕谐音,就含有步步登高的吉祥寓意。吃糕作为重阳节习俗,其实应始于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以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之食俗。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最为兴盛。

汉·刘歆《西京杂记》记载:汉高祖刘邦的爱妾戚夫人被吕后害死后,戚夫人的侍女贾佩兰也被驱逐出宫,嫁给陕西扶风人段儒。闲谈时曾提到她在宫廷时,每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辟邪延寿。食蓬饵之俗,即最初的吃重阳糕。饵,即古代之糕。《周礼》载饵用作祭祀或在宴会上食用。汉代又记有黍糕,想来大概类似于蓬饵,可能与今天的糕已相差不远。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以及“糙花糕”“细花糕”“金钱花糕”等,比较宽泛,没有严格定法,一般松软糕类,重阳节食用,都可称重阳糕。

重阳糕,一般是圆形或椭圆形,由底向上共三至五层,乃至九层,逐渐升高,像座宝塔,每层周围都涂制花朵,糕顶更是百花盛开,争奇斗艳,因之也叫做“花糕”。

讲究的重阳糕,顶上还会揑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或揑成小鹿,名“鹿糕”,寓意家中有人能升官加禄;或做成大象,名“万象糕”,则寓意万象更新,家族兴旺,一年更比一年高。有的还在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应该是用“点灯”与“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旗代替茱萸。

重阳节送花糕,陕西也时兴送花馍。如九九重阳节来临之季,西安市长安区韦曲的老街上,就随处可见卖花馍的摊位。在重阳节期间,长安讲究晚辈要送给长辈花馍,寓意节节高,祝福老人高寿。

花馍也叫“面花”“礼馍”“窝窝花”,属于民间面塑艺术。我二十年前重阳节时,曾跟着陕西电视台去华县拍面花即花馍,并写了《三秦面花写真》一文,近距离地欣赏了一种叫“高馍盘”巨型圆柱体花馍,这就是重阳节专意为老人祝寿制作的。高有一米多的九层之“高馍盘”,给人一种震撼的冲击力。另外黄陵县的花馍还被列入国家级的非遗项目,堪称陕西一绝。

吃重阳糕的食俗与赏菊风俗也有关系,据说重阳糕最初是用菊花为原料制成,故最早称“菊花糕”“菊糕”,别称“狮蛮糕”。屈原《离骚》中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话,其中“餐秋菊”也指食菊花瓣做的“菊花糕”。而陕西西乡县就有重阳节亲友互相以菊花、菊糕相馈赠之风俗。

“餐秋菊”还引出重阳节要饮菊花酒。九九与“久久”“酒”都为谐音,因此九九喝菊花酒,才顺理成章。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把重阳节称为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热闹非凡。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赏菊、饮酒、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菊花酒,又被称为“吉祥酒”,可祛灾祈福。所以在古代菊花酒是重阳必饮之佳酿。

菊花有斗寒傲霜的独特品性,菊花也象征生命力的顽强,在古人心目中有着非同一般的文化内涵,被称为“延寿客”和“不老草”,可使人老而弥坚,老当益壮。

重阳之时正逢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陕北民歌有:“九月里,九重阳,收呀么收秋忙。谷子呀,那个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场。”可能因为白天要一整天忙着劳作,收割呀打场呀,歇不下来,所以陕北人过重阳选在“月上树梢头”的傍晚开始,陕北人喜爱享用荞面熬羊肉,陕北民歌唱的有:“荞面圪坨羊腥汤,死死活活相跟上。”羊对应阳,吃羊肉、喝羊腥汤对应重阳,自然成为重阳节日食俗之一。

在渭南潼关,“羊肉泡黄馍”则是重阳节里一道少不了的老味道。

重阳节的食俗,在发展中变化得越来越丰富,这些各具特色的食俗,其实才真正是节日传承的基础和支柱。


编辑:图图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