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李娟娟 通讯员 魏杰鸰)近年来,榆林市佳县积极探索服务“三农”新方式,为小农户和土地经营主体提供耕、种、防、收系列化农业生产“保姆式”服务,初步建立起“以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经营体系,形成了“农业生产找托管,农民增收地增产”的佳县模式。
2024年,全县36家服务主体、242套农机具及8台无人机投入作业。各主体针对全县农业产业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开展托管服务,作业面积可达17万亩次,惠及农户4万余户。
旱作技术稳增产
近年来,佳县农技中心创新推出机械化全膜深沟探墒抗旱绿色高产技术,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应用,获得陕西省农业农村厅颁发的陕西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二等奖。据了解,此项技术适用于山区旱田,具有机械化程度高、保水增温性强、精量播种等多方面优势。此技术示范标准化率达100%,机械覆膜率达100%,较其他技术增产20%以上,切实提升了山区旱田种植效益。特别是在去年经历严重旱情的情况下,用全膜深沟堔墒技术种植高粱,亩产可达300-400公斤,比其他种植方式平均每亩增产100公斤以上,确保农户旱涝保收。
托管服务扩规模
出台《佳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实施方案》,以资金补助的方式,组织符合条件的承接主体和农户进行农业生产中耕、种、防、收等环节的社会化服务交易。积极探索建立政府补贴费用、部门提供技术指导、龙头企业订单式保底收购、村集体服务沟通、农户积极托管的多层次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模式,逐步形成“村集体+农户”、“主体+村集体”、“主体+农户”的托管运营模式,比传统种植的谷子、高粱、玉米每亩增产20%-30%以上。托管面积从2019年的0.5万亩次增长到2023年的14万亩次。
政策支持补短板
一是订单保底收购。合作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根据农户需求,提供个性化订单服务。以高粱产业为例,佳县一隆农副产品购销有限公司与西凤酒厂等企业签订收购协议,并在全县范围内以保底价与农户签订高粱采购协议。另外随着“桃花液”“寨沟红”“窑湾老酒”“白云论道”等本地酒业品牌的崛起,每年至少可以消耗3000吨优质高粱。二是平台精准管理。36家服务主体全部纳入“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名录库”管理,实现主体动态监测。服务全程应用GPS技术,所有作业农机全部安装GPS定位器,最终数据上传“农机精准作业监管与服务系统”平台,实现作业数据信息化管理。三是加大财政支持。积极支持主体参与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技推广、农机购置补贴等涉农项目。其中,2023年为22家经营主体争取托管补助500余万;2024年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方案中提出“机耕+机播+全膜”种植,每亩补助由2023年的95元提高至1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