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春,安庆被围一年多后,已弹尽粮绝,洪秀全下令救援安庆,太平军到后,湘军于壕沟内发炮,太平军死伤惨重,并且战斗一结束湘军就立即组织部队修壕沟,一刻不停。太平军虽然远多于湘军,但攻坚带来了极大的损失,无力再攻。得势的湘军用大量火药,轰塌了安庆城墙,从缺口蜂拥而入,一举攻克了安庆。
所谓搞宣传,就是用一套老百姓都能听得懂的话来激励将士、安抚百姓、扰乱敌人。曾国藩认为,太平天国不仅是战场上的敌人,更是文化上的敌人,洪秀全创建的拜上帝教,反对孔孟文化和中国的一切本土文化,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大破坏,因此,必须正本清源,大力弘扬传统儒家文化,打击异端邪说,为此,他在军队和老百姓中加强传统文化宣传,赢得人心。比如,他亲自编写了一首湘军《爱民歌》,以此为戒,整饬军纪,还找人谱了曲子,在全军中教唱。歌曰:
三军个个仔细听,行军先要爱百姓,
贼匪害了百姓们,全靠官兵来救生。
第一扎营不贪懒,莫走人家取门板,
……
第二行路要端详,夜夜总要支帐房,
……
第三号令要声明,兵勇不许乱出营,
……
军士与民如一家,千记不可欺负他。
日日熟唱爱民歌,天和地和又人和。
此举,开了近代在军中运用歌谣宣传教育的先河,也为后世领军者提供了非常好的治军经验。这种通俗易懂、贴近百姓的歌曲,大大改变“兵匪一家”的传统形象,赢得了老百姓的广泛支持,也打击了太平天国的歪理邪说,直接影响了中国近百年。
曾国藩是文人领兵,吃了无数败仗,只打过四次胜仗,第一次打下武昌、第二次打下九江、第三次打下安庆、第四次打下南京。而就是这四场胜仗,保住了大清帝国的江山,为清朝延续国祚五十年。他的“结硬寨、打呆仗”直到一战时才成为战争战术的主流,不得不感叹他的远见卓识。
有人总结过,曾国藩领导的湘军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有主义的军队”。湘军之所以能够把太平天国运动镇压下去,是源于曾国藩总结出的一套刚健而持久的精神动力。曾国藩挑选湘军将领,选的是手无缚鸡之力、没有打仗经验的读书人,他制订的选人十二字标准“有操守,没官气,多条理,少大言”,具体来说就是有信仰,有原则,为人质朴,没有官僚习气,做事有条理,头脑清楚,说话实在,不吹牛。这种高超的战略眼光和韬略对后世仍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曾氏“三子”(7)
发布时间:
作者: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