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氏“三子”(6)

发布时间:   作者: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打仗之“笨”
  清朝末年,朝廷腐朽,民不聊生,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席卷大半个中国,清廷统治岌岌可危,但清王朝几次用武力镇压,都铩羽而归,损失惨重,并且,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成为与清廷分庭抗礼的政权。咸丰二年,曾国藩奉旨办团练围剿。起初,兵将不协调,多次打败仗,鄱阳湖一战,曾国藩差点跳湖,他又必须按时上报军情。因为一直打败仗,又要如实禀报,于是,草拟的折子上有“屡战屡败”的字眼。手下的一个谋士看见了,提醒曾国藩“前一段时间有一位将领在奏章中也提到了屡战屡败,皇上一怒之下,把他斩首示众”。曾国藩也想起了这件事,吓出一身冷汗。但是向皇上上报军情,如果不报告实情,就是欺君之罪,一样不能善了。想着想着,曾国藩灵机一动,把“屡战屡败”改成了“屡败屡战”,让同一个词语有了本质上的变化。皇上接到曾国藩的奏章,在读到“臣屡败屡战”时龙颜大悦,当着众大臣的面夸赞曾国藩面对困难斗志不灭、百折不挠,实乃国家栋梁之材。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屡败屡战”的典故。
  曾国藩本是一介书生,从来没有带兵打仗,却能在清朝大厦将倾时,力克太平军,挽狂澜于既倒。其深层次的原因,就像他求学一样,在一次次跌倒之后,不断总结提高,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结硬寨、打呆仗、搞宣传”的战法,从而让湘军脱胎换骨,步步为营,最终剿灭了太平军。
  所谓结硬寨,就是每到一个地方遭遇每一场战争,先不考虑能打赢,而是首先考虑别输。湘军每次扎下营盘之后,都环绕营地挖出两道深沟,再沿着深沟筑起两道高墙,并且关于沟和墙的宽度、深度或者厚度都有明确要求,然后整个军队才能安心地休整,以三班倒的方式轮流站岗放哨。这套战法很奏效,比如攻打武汉时,用这套战法,绕着武汉城墙挖壕沟,筑墙,把武汉城给围起来,然后等着,直到武汉的太平军弹尽粮绝,自己撑不住了开门投降。
  所谓打呆仗,体现了曾国藩“以静制动,反客为主”的战略思想。因为挖沟筑墙,起到了以逸待劳的作用,就可以引诱敌军主动突围,然后伺机反击,这样就能反客为主,减少己方的损失,极大地提高战争的胜算。安庆战役是这套战法的生动应用:不攻坚、不出击,隔而不围、围而不打,先剪枝叶、后取根本,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编辑:北月           责编:           终审: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