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省子洲县黄土高原的大山深处,有这样一位老农,30年来他义无反顾,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仁爱和奉献精神,创办了远近闻名的“马塔留守儿童学校”。他就是马维帅,又因在家排行第三,被当地人称为“憨老三”。
倾家荡产,艰苦办学
马塔留守儿童学校位于子洲县周硷镇惠家砭村马塔自然村,这里距离县城40多公里,交通不便,村民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生活十分贫困。1992年,村里的小学因多种原因停止办学,全村100多个孩子面临失学的困境。马维帅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因为吃尽了没文化的苦头,他不愿再看到孩子们重蹈覆辙,于是他和其他5个村民决定自己办学。
在没有任何办学条件下,办学谈何容易,学校创办之初,什么也没有,但这难不倒马维帅。没有教室,他腾出自己家的5孔窑洞做教室;没有桌凳,他借用闲置的废旧桌凳或木板、门扇,用砖块、石头支起当桌凳;没有老师,他花钱聘请了四位教师;没有宿舍,他租借民房让学生住;没地方做饭,他就用自家的厨房炊具;没有厨师,他请自己的妻子来为孩子们做一日三餐,就这样,一所极其简陋的小学办起来了。
马塔留守儿童学校白手起家,学校办得异常艰难,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短缺,在这样的情况下,几个合伙办学的村民相继退出,只有马维帅还执著地坚持着,一人挑起了办学的重担。为了解决学校的零星购置、办公费用和教师工资等,他一次次的偷偷用掉自己多年来当石匠、种粮食以及妻子养猪、养羊、养蚕挣来的积蓄,甚至向十里八乡的村民搞私人借贷,最多时借贷户达60多户。直至1997年春节,要债的人堵到了家门口,家人才知道真相,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他的妻子无法接受,一气之下甚至喝了农药,多亏抢救及时才幸免于难。然而,再多的困难也没有磨灭马维帅办学的热情,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中,他跌倒又爬起来继续坚持办学。
待生如子,育人为本
马塔留守儿童学校目前有学生300余名,大部分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和周边农村家庭的孩子,学校实施托管式管理,每半个月能与父母见一次面的孩子不到40%,有的孩子甚至一年也见不到父母几次。在这里,马维帅还有一项更重要的任务,就是弥补留守儿童缺失的亲情,每天晚上,马维帅要一个一个安顿好孩子们才休息。有孩子尿床,他就与孩子同睡一个炕,半夜里叫孩子起夜;夏天他给孩子们熬绿豆粥解暑,冬天他为孩子们烘烤湿了的衣服、鞋袜;有孩子头发长了,他就亲自为其理发;有孩子尿湿了被褥,他就抱到太阳底下晾晒;有孩子拉在了裤子上,他就亲自为其换洗;有孩子生病了,他就快速背着前往医院……马维帅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怀备至地对待学校里的每一个孩子。
领导关怀,各界相助
30年来,马维帅以执着的“憨劲儿”和不平凡的举动感动了社会,赢得了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政府、民间团体和社会爱心人士纷纷向学校和孩子们伸出了援助之手。
2006年,在西安杨森制药厂的大力资助下,学校粉刷了8孔窑洞,校舍安装了玻璃,贴了瓷砖,为师生营造了一个较为舒适的工作和学习环境;2009年,子洲县政府、县教育局高度关注,给学校落实了“两免一补”和“蛋奶工程”;2011年,子洲县委、县政府拨款新修建了7间教室;2012年,子洲爱心企业家捐资修建了饭堂和宿舍;2013年,子洲县教育局拨款修建了取暖设施,同年“子洲县马塔小学”更名为“子洲县马塔留守儿童学校”,并从2013年开始,子洲县委、县政府每学年拨付18万元人员经费,2017年增加至32万元,2019年增加至40万元……
这就是马维帅,他是一个平凡的陕北老农,更是一个充满爱心和奉献精神的校长爷爷,他是我们的榜样,他的事迹和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和传承,让我们在他的事迹中汲取力量,共同建设一个美丽而又和谐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