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外婆

发布时间:   作者:贾焕芹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 / 贾焕芹

                              

外婆今年九十岁了,寿命超过了她的父母公婆弟妹和我的外爷,成了老外爷雷家和外爷王家两大家族的“人王”。

1935年外婆生于渭南市合阳县百良镇三汲村雷姓大户人家。三汲村地处黄河之滨,外婆小时候刚好处于抗日战争期间。那时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已践踏到了河对岸山西。当时记下的儿歌“苜蓿花儿杂拌汤,把日本死在河岸上”,外婆至今记忆犹新。对于娘家,外婆再糊涂,也能说清楚“我娘家村是三汲”。

1951年外婆17岁时与小3岁的外爷结婚。至2023年外爷86岁因疫情影响去世,婚期72年。生育一女五子,4人已年逾六旬,2人即将退休。

外婆个子不高不低,肤色不黑不白,性情不温不火,身材偏胖,是一个传统的农村妇女形象。

外婆一生多病,但她性格刚强。所谓“女本柔弱,为母则刚”。这在农业社生产队时期体现得尤为明显。因为那时候,讲究出身和成分,而外爷家是中农,不是贫下中农,因此常常受人歧视。生产队一匹马死了,别有用心之人怪罪到外爷头上,说是外爷前几天在生产队劳动时使唤了这匹马,回来给自家捎了一车干土,把马挣死了。不怀好意之徒把马抬到了外爷家,让赔偿。外爷吓得没了主意。外婆则当机立断,叫来几名兽医,当众把死马解剖检验,最终证实马死于“草结”而非挣死。有次孩子病了,年轻的外婆没有下地去,生产队长找上门来,不听解释,拉着外婆要去大队部批斗。外婆发怒了,一把将那光头队长上衣扯破了。在其他家人的声援下,光头队长才灰溜溜地逃走了,边逃还边感慨:“好妈呀,这婆娘实在厉害!”这些事件,长久留存在婆婆舅舅们的记忆里。每忆及此,大家总有解气的感觉。当然外婆也有输了的时候,那是妇女队长把外婆摔倒之时。事情是外爷“揭露”的,外爷说,人家妇女队长个子高,劲儿大,而且更年轻,外婆根本不是对手。但已年老的外婆仍不服输,她辩解说妇女队长趁人不备,胜之不武!

外婆吃苦耐劳,里里外外是个多面手。洗衣做饭、织布缝纫等家务活儿不用说,就是生产队里的各样活儿也不在话下。年轻时候,赶牛驴骡子车去田间干活是家常便饭,扶犁扬鞭更驾轻就熟。有年轻人关心地说:“咋不让我叔干这活儿去?”外婆说:“你叔人家下沟给生产队牲口割草去了。”年近半百时,照样下地参加生产队劳动挣工分,割麦拾棉花,样样不落。旁人问:“咋不让娃干呢?”外婆答:“娃娃上学去了。”

五个舅舅,名字中都带个“虎”字。外婆的前半生,十足“虎妈”形象。她对子女的严管勤教,十里八乡远近闻名。听婆婆说,有个舅舅平时学得还好,却在升学考试时没考上,便愤而欲停学要挖煤窑挣钱去,被外婆好一顿训斥数说,才改弦易辙,重回学校,后来终于考上大学,参加了工作。有个舅舅大年初一在本村同学家打麻将,被外婆提棍找回。还有个舅舅偷偷抽烟,被外婆知道了,半年间一见面就批评,终使舅舅戒了烟,甚至连外爷也不吸烟了。现在舅舅和后代们都不吸烟,外婆家成为无烟家庭已达三十余年。外婆教育后代要做到能吃苦、甘吃亏。我曾听她讲过这样一句话:“吃亏是福,人人都不;占利是害,人人都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五位舅舅分别从医、电建、后勤、从警、从政,均获得单位多次表彰奖励,大舅王三虎更是成为了中医界的翘楚,被业界誉为“经方抗癌第一人”。五位舅舅的成才、成功、成就,与外爷特别是外婆从小严加管教是分不开的。

外婆后半生,则纯粹是一个“猫妈”。她现在的状态,已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境了。拿五舅的话说,就是成佛了。

有人以为外婆糊涂了,就以简单事项询问:“你有几个娃?”外婆眼一翻:“我再糊涂,还不晓得这个了!”再问:“六个娃,你最爱哪个?”外婆便毫不犹豫地答:“都爱!”任人反复询问,外婆也不改变答案,绝不会显露出“偏大的,爱小的,见了老二牙咬的”现象,常惹得旁边人哈哈大笑。

外婆的福相,体现在雷家传统的大脸盘和她独特的超大耳廓上。年轻时候威名在外,如今老来不怒自威。6个子女8个孙子女,无一不对“老太君”敬畏有加。我第一次见外爷外婆时,外爷问我叫啥?我说叫“焕芹”。外爷说:“不管是勤快的勤字,还是弹琴的琴字,都好!”从不对人评头品足的外婆突然冒出一句话来说:“芹菜的芹字好!”竟一下子说中了我名字中的字,既使外爷汗颜,又使我惊讶至今。

这些年我和丈夫在渭南工作,每每回到合阳,都要去看望外婆,丈夫总爱带外婆爱吃的石灰窑点心和醪糟胚子。给外婆贺寿时,我们多能参加,每次都会带上生日蛋糕。今年外婆九十大寿,适逢周内,我们“人在单位,身不由己”,未能赶回去参加。虽然托人奉上了生日蛋糕,在大家庭群里发了“生日快乐”的祝福,但心里总有点歉疚。如今只能在心里默念“祝外婆: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了!最后,将我的一首《外婆颂》奉献给读者诸君!


外婆颂

九十年前,外婆降临,河西三汲,雷姓家园。

名讳样绒,弟妹相伴。适嫁陌西,十七岁年。

成为人妇,角色即换。一入王家,家务即担。

克勤克俭,自奉节简。礼法齐家,行事果断。

孝敬公婆,三餐端饭。自己织布,婆婆纺线。

纳鞋熬夜,灯燎发辫。夫妻互敬,从不埋怨。

不争不吵,相处安然。生孩六个,子女齐全。

供儿上学,不讲困难。严教善管,虎妈扮演。

义方训子,孟母为范。和睦乡邻,与人为善。

农业社期,二十来年。农活运动,任务堆满。

白天下地,开会晚间。生产队里,难得清闲。

耕田播种,扶犁扬鞭。捡拾遗穗,割后麦田。

间苗掐顶,锄草拾棉。挥镢挖薯,地晒薯片。

冬挖冻土,平整地面。样样在行,妇人惊羡。

忙了公干,后顾家院。种植蔬菜,自留地间。

养鸡后院,卖蛋换盐。养猪围圈,吃肉过年。

奶羊绵羊,养了多年。挤奶煎吃,老小共沾。

剪毛纺线,编织衣衫。牛驴骡子,同槽拴伴。

犁地拉车,畜耕农田。商业意识,很不一般。

逢集遇会,卖衣售面。骑车多年,骡车后赶。

韩城卖薯,回来买炭。寒来暑往,夫妻相伴。

东王河湾,拉土围堰。盛夏酷暑,树叶遮面。

脸晒黝黑,汗撒河滩。分社之后,点瓜种棉。

瓜售西安,政府奖棉。烤烟几年,雨天拣烟。

儿之学费,主要来源。改革开放,务工西安。

夫妻随儿,军大校园。打扫卫生,楼宇值班。

守着固话,收发信件。来电叫人,来信呼传。

服务热情,颇得好感。见面招呼,人缘渐建。

引进亲邻,各有事干。电影院边,晚间摆摊。

分包瓜子,总能售完。捡拾纸箱,积攒卖钱。

两儿结婚,经济来源。帮人寻医,导诊不厌。

落下人情,叫车方便。两儿婚礼,用车不难。

外婆一生,多灾多难。疾病缠身,好几十年。

捡拾地软,新沟之畔。翻身跌落,幸壑尚浅。

失魂落魄,数唤始安。韩城拉煤,鸣笛惊骡。

狂奔数里,煤炭抖完。外爷跳车,外婆稳坐。

风平浪静,饮水三碗。年届古稀,归家回迁。

后入县城,雅静之园。幸福家庭,凝聚之源。

周末周内,儿孙常看。逢节遇假,亲戚时探。

各地老人,楼后谈天。广场秦腔,百听不厌。

公益活动,随夫去干。老有所为,幸福晚年。

胃口最好,身体康健。一年四季,水果不断。

八旬之后,腿脚不便。聘有保姆,常在身畔。

九旬之后,佛爷之面。任人不识,诸事不管。

外爷去世,外婆不单。拄杖徐行,昼夜姆伴。

吃喝不愁,安度晚年。盛世幸福,快乐无边。

 

编辑:佑怡           责编:姜琼           终审:慕瑜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