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创新非遗传承馆服务方式 推动非遗活态保护传承新实践

发布时间:   作者:高盼成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高盼成)渭南市文化底蕴丰厚,非遗项目众多,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7项,省级123项,市级311项。非遗展示传承馆是非遗保护传承的重要载体和阵地,2010年,渭南市建成西北地区首家非遗馆。2016年,建成西北首家数字化非遗展示传承馆,该馆展览面积3230平方米,设有民间文学展区,传统戏剧、音乐、舞蹈展区等七大功能展区,展出相关实物近万件,展品覆盖全市国家级、省级、市级代表性非遗项目223项。

近年来,渭南市非遗保护中心充分发挥非遗展示传承馆阵地作用,不断创新服务方式,通过策划组织“让心回家”非遗体验官等非遗活动,主动邀请群众到馆参观体验,探索出了非遗传承馆与教育,旅游等融合的新模式,实现保护成果群众共享。

转变服务方式 主动吸纳培育非遗传播“主角”

为提高场馆服务效能,吸引更多群众走进非遗展示传承馆参观和体验非遗,2021年起,渭南市非遗展示传承馆组织策划了不同主题的“让心回家”非遗体验官活动,同步转变服务思想和创新活动宣传方式,变“被动等”为“主动行”,广泛吸纳和培育社会大众成为非遗传播的“主角”,形成了全民参与非遗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

为持续激发群众参与热情,该馆每年精心策划不同主题,近年来先后组织举办了“首届非遗主题微信分享大赛”“非遗题材青少年绘画大赛”“青少年非遗故事大赛”“渭南市非遗主题摄影大赛”,系列活动通过线上各类网络媒体发布活动公告和线下张贴海报两种宣传渠道,吸纳群众报名参与非遗体验官招募活动,向体验官颁发聘书并邀请到馆参观体验。该馆在发布公告被动等靠群众上门报名的基础上,及时转变服务思想、调整宣传策略,增加了定向上门宣传服务,精准吸纳青少年等目标人群。工作人员走出场馆,走进全市中小学校、省内高校、各协会和社会培训机构,引导广大群众和学生来馆参观体验分享。截至目前,累计4300余人参加“让心回家”非遗体验官活动。接待各类团体548个,到馆人次10.3万余人次。

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 不断提高场馆社会影响力

非遗展示传承馆借助现代新媒体力量,丰富传播手段,扩宽传播途径,通过活动不断扩大场馆社会影响力。“让心回家”非遗体验官活动邀请各级各类媒体对活动全过程进行报道,同时在人民日报手机客户端、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抖音等网络平台进行信息发布。

活动设置互动环节,鼓励通过第三方传播体验动态分享,变被动宣传为主动传播。据统计首期非遗体验官共发送分享信息达3000余条,点击量达到1万多人次。“非遗题材青少年绘画大赛”“青少年非遗故事大赛”“渭南市非遗主题摄影大赛”同时设置了线上展示和投票环节,增强了广大群众对活动的参与度和互动性。三期活动群众网上参与浏览量达到81万人次。其中“非遗题材青少年绘画大赛”吸引11万次点击投票,32.7万次访问浏览,扩大了非遗保护工作的参与度和影响力。活动开展期间,还向前来参观体验的群众免费发放非遗知识小手册、文创包等宣传品,使每位到访参观者都成为非遗展示传承馆的参与者、传播者。

通过非遗体验官、参与群众传播非遗保护知识,宣传场馆的同时,渭南市非遗展示传承馆大力培养专业讲解员、开通抖音号“渭”你说非遗”和“跟着非遗读渭南”,向群众普及非遗知识,宣传非遗传承馆,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力。

加强文旅教融合发展 打造城市新型旅游目的地

景区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景区的灵魂。“让心回家”非遗体验官活动通过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和各类培训机构跨部门、跨行业合作,为研学团队提供免费开放、讲解服务和活态展示传承服务等,加快实现文旅教融合,成功打造旅游网红景区和研学旅游目的地。

为发挥文化场馆的聚集效益,拉动夜间经济,渭南市非遗展示传承馆开展错时延时服务,推出了周二至周五上午8:00开馆,晚上20:00闭馆,周末与节假日正常开放,全年免费开放时长近4000小时,为当地群众及来渭游客提供了文化休闲、文化旅游的新型目的地。已与70余家高校和研学机构合作开展研学活动,通过体验交流让青少年走出校园拓展视野,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每年接待学生研学旅行团120余批次,大学生社会实践参访团30余批次,参访学生每年增长18.3%,有效扩大地域文化影响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开展交流体验 让非遗展陈“有声有色”

渭南市非遗展示传承馆在向广大群众免费提供非遗展品参观和讲解服务外,常态化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传承馆、非遗小剧场,近距离与参访者和体验官进行技艺展演、活态互动,动静结合的展示体验模式让非遗展陈“有声有色”,让群众参观体验更为立体生动。

“让心回家”非遗体验官活动开展以来,渭南市非遗展示传承馆对馆内展区进行了升级改造,新增了面花、陶艺、剪纸、草编、皮影演出等活态展示展演区,邀请当地面花制作、皮影雕刻、草编技艺、陶艺制作等手工技艺传承人,常态化开展技艺展示和传徒授艺活动。开展《故事渭南》文化沙龙活动,邀请华阴老腔、华县皮影戏、华山戏法、合阳提线木偶等非遗项目传承人为群众进行现场表演,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内容融入其中,充分发挥了非遗时代价值。互动式展演展示的活态传承体验,为非遗传承人和广大群众搭建了交流展示的平台,充分体现了“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传承保护理念,真正让非遗“活”了起来,让百姓在有限空间里切身体验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深厚内涵和宝贵价值,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通过“让心回家”非遗体验官活动,渭南市非遗展示传承馆吸引线上线下关注人群70万余人次,先后被中国侨联授予“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被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陕西省教育厅命名为“陕西省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实践基地”,被渭南市委宣传部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渭南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的重要阵地和窗口。


编辑:佑怡           责编:李彦锋           终审:慕瑜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