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惠刘艳 通讯员 周海月)从《东方红》到《赶牲灵》,从《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到《神仙挡不住人想人》......一首首耳熟能详的陕北民歌不仅是流淌在榆林人血脉中的深厚基因,更是黄土高原独树一帜的文化符号。作为陕北民歌的重要发源地和传唱地,近年来,榆林市高度重视陕北民歌的保护、传承与创新,不断完善陕北民歌传承发展的生态建设,擦亮陕北民歌金字招牌,让这一本土音乐瑰宝持续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潺潺活水汇驼城
八月的驼城,盛夏的余温和着阵阵歌声点燃人们积蓄已久的热情。随着由文旅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陕西省文旅厅、榆林市政府联合主办的“放歌千年”2024全国民歌展演活动唱响塞北大地,五湖四海的民歌精华组成一场场星光熠熠的视听盛宴,各路目光齐聚榆林。
据了解,此次活动从8月7日持续至8月11日。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759人、112个节目参加展演。从悠扬的陕北信天游到激昂的草原长调,从细腻的江南小调到粗犷的西北花儿,风格各异的民歌在此交汇融合,共同编织出一幅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画卷。作为一场流动的民歌盛宴,本次活动还在榆林各大旅游景区、非遗示范社区、非遗特色示范乡镇中进行巡演,让老百姓近距离感受到中国各地传统民歌的独特魅力。
既是交流互鉴的大好时机,又是大放光彩的绝佳舞台。近年来,榆林在本土举办了多场特色鲜明的文艺演出、比赛、研讨交流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民歌传承人、民间爱好者将目光锁定陕北民歌,为其传承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2023年8月至9月,榆林、延安两市联合举办了陕北民歌群众广场歌汇,吸引了千余名选手报名参赛、20余万群众现场观看,线上直播浏览量超5亿次。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发掘和培养了更多优秀的陕北民歌人才。
2024年4月9日至11日,中国音乐家协会陕北民歌研究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暨陕北民歌传承与发展座谈会在榆林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嘉宾以专业的视角、厚重的学识和独到的见解,为陕北民歌传承发展把脉问诊、传经送宝。
此外,近年来,榆林连续举办了6届陕北民歌艺术节、4届陕北民歌大赛、8场陕北陕南民歌交流展演等活动。一场场盛会,让陕北民歌持续焕发新的生机。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加强了全国范围内陕北民歌的研究与交流,擦亮了陕北民歌文化名片,也在全面提升陕北民歌的影响力的同时,让更多人走近陕北民歌、走进陕北文化。
璀璨夺目耀四海
2024年7月1日,长达半年的“榆林·陕北民歌展”在北京璀璨落幕。这场文化之旅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超越时空的感染力和经久不息的影响力,给国内外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视听盛宴,也给台前幕后的每一位参与者留下了深刻印记。在岁月的长河中,缓缓谱写出一首永恒的交响。
据了解,此次展览内容分为“千年老根黄土里埋”“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满天星星一颗颗明”“守望非遗留住根脉”“信天游永世唱不完”等篇章,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实景、多媒体互动等形式,全方位展示了信天游、二人台、榆林小曲等品类丰富的内容与陕北民歌的发展脉络和幕后故事,让人们在有限的空间一睹岁月悠长。开展半年来,参观总人数接近30万人次,先后有来自全市各地的80余项非遗代表性项目、500多名非遗传承人参与现场展示,非遗文创、农副产品销售额超过120万元。
作为陕北特色文化的集中绽放,近年来,陕北民歌的传播足迹越走越远。一批批民歌手跨越千山万水,只为让陕北民歌名扬四海。
2023年11月至12月,由中宣部、文旅部主办的“陕北民歌音乐会”全国巡演引起广泛关注。一声声充满力量的吟唱、一曲曲发自内心的呐喊,霎时在祖国大地掀起了一股质朴而热烈的西北风。随着巡演先后走进北京、鄂尔多斯、西安等10个城市,这场为期40多天的演出也让陕北民歌得到了全新演绎和大力推广。
2024年3月,中国展团时隔4年集体亮相2024年柏林国际旅游交易会。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旅游业综合性展会之一,在展会的“文化陕西”柏林旅游推介会上,来自榆林的陕北秧歌、横山老腰鼓、陕北民歌等非遗项目逐一亮相。郭涛、雒胜军等陕北民歌手现场演唱了《山那边》《赶牲灵》《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等脍炙人口的民歌,赢得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声”生不息走四方,荡气回肠传天下。从黄土高原到世界舞台,如今的陕北民歌早已超越了地域和时代的限制,成为中国地域音乐文化的杰出代表和文化标识,伴随着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在不断成长壮大、创新发展的路上,努力满足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步履不停向未来
2024年7月10日,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指导的“中博热搜榜”发布2024年第二季度热门百强博物馆榜单,陕北民歌博物馆入选百强热门博物馆“工美非遗类馆前30”,这一消息也让陕北民歌博物馆再次受到全国瞩目。
2018年5月,陕北民歌博物馆在榆林正式建成开放。这座总面积约1.18万平方米的建筑,涵盖了传统陕北民歌展区、革命历史陕北民歌展区、新时期陕北民歌展区、陕北民间音乐艺术展区、陕北民歌研究专题展区,通过运用图片文字、视听体验和场景复原等丰富手段,全面展示了陕北民歌的发展脉络和幕后故事。
作为全国首家陕北民歌博物馆,这也是榆林市榆阳区加快建设“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重大工程。漫步其中,泛黄的老照片,斑驳的手稿,古老的乐器,无不讲述着陕北民歌如何从黄土地里破土而出,又怎样历经风雨洗礼,化作永恒的旋律。如今,这家国内唯一一座以陕北文化为元素、以陕北民间音乐为主体、反映陕北历史变迁、体现陕北历史人文精神,并集民歌研究创作、培训交流、演艺推广、产品研发于一体的专题博物馆,毫无疑问已经成为黄土高原上一座新的文化地标,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参观游览。
与此同时,陕北民歌博物馆还持续开展陕北民歌进校园、中小学生研学等活动,并开办了两所少儿陕北民歌传习所,目前在校学生160余人。2023年2月,榆林学院把陕北民歌和陕北说书纳入公需课,标志着榆林非遗正式进入高校课堂。除了走进校园,全市各级文联、文旅等部门还大力开展陕北民歌进社区、进企业、进广场、进企事业单位等活动,目前已累计开展相关活动10余万场次,让陕北民歌真正做到来源于群众、服务于群众、扎根于群众。
此外,近年来,榆林不断健全陕北民歌传承发展机制,提出“以保护促传承、以传承促发展”发展原则,切实加强认定、建档、研究、宣传等基础工作,促进陕北民歌融入现代生活,推动陕北民歌繁荣发展。大量的资金投入,为陕北民歌传承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每年市级财政预算非遗保护专项经费3000万元,其中用于陕北民歌传承发展的经费占比达到15%以上。
除了培育王二妮、杜朋朋、郭涛等一大批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力的中青年陕北民歌手,创作推出《走榆林》等一批新创陕北民歌,制作陕北民歌主题纪录片、陕北民歌微视频,近年来,榆林本土创排的《歌从黄河岸边来》《岁月韶华》《黄河船夫》《心中的歌》等陕北民歌剧捷报频传,多次获得中省大奖,而这也是我市加强文艺精品创作的有力证明。如今,成果丰硕的陕北民歌正在不断形成文化品牌,走向更远的未来。
风好正是扬帆时。在保护、传承和创新的大局下,陕北民歌的发展之路始终步履不停。闭眼倾听,一曲曲佳作、一声声强音,正在缓缓奏响新时代的华美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