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起,南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被曝18篇论文造假,论文实验图片有PS痕迹等消息在网上热传。在最初曝出造假的国外学术交流在线平台PubPeer上,能检索到有上述图像异常、作者署名包括曹雪涛的论文超过40篇。对于质疑,当事人称,“我知道大家关注这个事情,查完了,会给大家一个回复。”(11月18日《中国新闻周刊》)
11月15日起,南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被曝18篇论文造假,论文实验图片有PS痕迹等消息在网上热传。在最初曝出造假的国外学术交流在线平台PubPeer上,能检索到有上述图像异常、作者署名包括曹雪涛的论文超过40篇。对于质疑,当事人称,“我知道大家关注这个事情,查完了,会给大家一个回复。”
在学术不端“暴雷”级别越来越高的今天,曹雪涛校长的疑似论文造假事件确实令人瞠目。
据称,在这些以曹雪涛为作者或者通讯作者的论文里,出现了两次实验结果图像完全一致;一幅实验图中,局部点图多次“复制、粘贴”,两幅实验图中,部分一致,部分疑似有增添、删减等PS操作的现象……数十篇论文“存疑待解”,这还不是怪事;最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在疑似学术不端被曝光之后,当事人的第一反应竟然不是“信用担保”、而是“查完再答”。
学术自律这条路,自己是怎么走过来的,心里能没点数?
所谓查完了再回复的说法,之所以让人失望并生疑,在于它暗含了两个可能的逻辑:一是这些论文究竟有没有问题,自己心里也很打鼓。可问题是,所有实名署名的高端论文,不都应该经过作者严格审定?这就像消费者说你家产品可能是“假冒伪劣”、厂长却淡然回复“关心知晓、回家查查”一样滑稽。二是这种明摆着的心虚,让人会误以为作者对自己论文的严谨性不敢拍胸脯,又或者这些论文是不是“亲自”出于作者的专业研究之手。说得再直白一些——如果每篇论文都遵循学术规范,不仅亲力亲为,且发表之前都严谨审定;那么,就算纠错的“啄木鸟”闹了个乌龙,对于造假与否这种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怎能允许污名化的质疑、怎能出现片刻的迟疑?
这几天,大家都在热议河北体育学院40多名学生因旷课过多被公示退学。于是很多人联想起从2018年9月,教育部就出台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不仅“清考”成为历史,学术不端的代价也很惨重。但问题是,学术失格或者学风失范,必有“上梁不正下梁歪”的影响;出事儿的学生固然要严惩不贷,涉嫌学术不端的教育工作者就可以扮演“隐身人”?造假也好、不端也罢,说到底就是弄虚作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科研伦理和学风建设,教育部也在2019全国“两会”上表达了“坚决不允许”的态度——现在的问题是,从要求到贯彻落实、从态度到举案说法,这中间究竟还有多少里的路?
没有一票否决、没有溯及过往,再严厉的姿态恐怕都会被投机者化为“绕指柔”。只有从性质上明确“学术不端=学术腐败”,才能从纪检监察等高度将作奸犯科者纳入法纪严惩的规则之内。从“不知知网”到“查后再说”,师道尊严与学术之格,究竟还有多少谜团有待历史来揭开呢?
编辑:米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