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陕军牵手文学陕军

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 《秦岭回响》交响组曲创作完成

以贾平凹文学作品为蓝本、用交响乐奏出的“秦岭”是什么样的?
发布时间:   作者:梁飞燕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2022年9月28日,秦岭采风现场

2022年9月28日,在秦岭农家乐,贾平凹(前)看着腊肉说:“交响乐如何表达秦岭山里的腊肉?”

2024年5月9日,曲谱移交仪式

  “一条龙脉,横亘在那里,提携了黄河长江,统领了南方北方。”这是贾平凹笔下的磅礴气象,也是交响组曲《秦岭回响》从百万字的文学密林中采撷的“灵气”。
  在世界艺术史上,从来不乏文学与音乐的琴瑟和鸣。不同的艺术体裁相互碰撞,迸射出绚丽的火花,常常能带给人别样的震撼。日前,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交响组曲《秦岭回响》完成了乐谱创作。《秦岭回响》以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的文学作品为素材,由著名作曲家、陕西省交响乐协会艺术总监崔炳元领衔作曲,贾平凹作词,著名词作家、陕西省音乐家协会原主席、中国音协陕北民歌研究会会长尚飞林为文学设计。作品历时三年创作、一年反复打磨,将于今年年内择期演出。
  这是音乐陕军与文学陕军的一次牵手,一群音乐人把秦岭这一宏大题材作为突破口,试图用音乐描绘贾平凹笔下秦岭的壮阔美丽与山水人家。交响乐奏出的“秦岭”,给人无尽的期待。
  靠近贾平凹 走进他的“秦岭家园”
  秦岭作为中国的一条重要山脉,不仅是地理上的分界线,也是文化和生态的重要区域。生于秦岭,长于秦岭,作家贾平凹数十年来一直在书写秦岭。可以说,秦岭是贾平凹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著作中以秦岭为背景的作品达十部之多。
  贾平凹在描述秦岭时,常常强调“万物有灵”,赋予自然以生命和情感,这种人文关怀和自然观照,使得秦岭在他笔下成为一个生动、丰富且充满哲理的世界。同时,秦岭也成为贾平凹作品中探讨人性、道德、文化传承和生态平衡等主题的舞台。
  “2019年,我们有了创作《秦岭回响》的初步想法。陕西省交响乐协会牵头,得到了贾平凹文学艺术馆的大力支持,找到了陕西省音乐领域的领军人物,与贾平凹老师坐在一起商讨交流,开始为实现这一构想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2020年,这一项目入选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更加坚定了我们想要做好它的信心。在随后几年的创作过程中,这种沟通交流一直紧密进行。我们靠近贾平凹先生,深入了解他,去他的家乡,希望以交响乐语汇为载体,以丰富的音乐语言,在表达作家的人文情怀的同时,抒发人们热爱家园、热爱生活、憧憬理想的美好情愫。”陕西省交响乐协会是此次交响组曲《秦岭回响》的出品方,协会会长李夏河在接受采访时,回忆了筹备阶段的往事。
  2020年5月9日,贾平凹先生正式授权陕西省交响乐协会组织作曲家创作这部大型交响乐原创作品《秦岭回响》。随后,以著名作曲家崔炳元、著名词作家尚飞林为主的创作团队与贾平凹一起走进秦岭,到商洛棣花镇以及贾平凹故居采风,深入细致地了解贾平凹的经历以及家乡的地理人文。“在溪流之畔、山林之中,我们与贾平凹先生一起感悟秦岭,他对秦岭山的熟悉与亲近是刻在骨子里的。我们一行人爬山,贾老师走得最快,脚步落得最稳,他说:‘爬山是有巧劲的,我从小就上山砍柴,来回要跑很多次,锻炼出来了。’虽然采风的时间不长,但是贾老师的那种气息、语言方式等,给我们传递了很多难以名状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不会直接作用到我的音乐创作里面,但是它至少对我带来了一些启发。”此次交响组曲《秦岭回响》作曲家崔炳元说。
  发掘贾平凹文学作品中的音乐性
  “天之高,
  在于它有日月星辰;
  地之厚,
  在于它能藏污纳垢。
  在天与地之间,充满着诸神、草木、动物,
  人也在其中。
  平平常常,自自然然。”
  这是《秦岭回响》中《烟火》的一段方言韵白。这部交响组曲分为六段内容,分别是《烟火》《家园》《月亮》《风雨》《自在》《龙脉》。其中,《烟火》《月亮》《龙脉》三部分配有韵白和唱词。这些文字脱胎于贾平凹先生海量的文学作品。《秦岭回响》的文学设计、著名词作者尚飞林先生从贾平凹不同小说、不同章节中挑选出符合旋律又契合主题的碎片词句,并将这些兼具节奏与美感的句子根据音乐要求,重新组合在一起,使其焕发了别样的生气。
  尚飞林先生是贾平凹文学的爱好者,他以往创作的歌词充满诗意美和强烈的节奏感。在接受采访时,尚飞林先生说:“贾平凹先生曾多次表达过,自己作品中的文字是有节奏的。我通读了先生的作品,深感收获颇多。我是词作者,天然对那些有节奏韵律的语句敏感,我深深认同贾老师的观点。此次交响组曲,我们主创团队最开始定的体裁大。我们试图以天、地、人、山水,来表现平凹先生笔下的秦岭全貌。但遗憾的是时间太短,我这一环节是整个艺术创作的第一步,只有半年时间,我要读完贾老师所有与此相关的作品,进入平凹的精神世界。这个过程中,贾平凹文学中迸发出的音乐性让我深深着迷。贾老师的作品中充满了智慧,他的语言充满了思想性,像河流一样涌动着激情,你读就有。”
  文学为交响乐打开了叙述之门
  “用交响乐诠释文学作品,这在世界艺术史上并不少见。我们知道最著名的是德国作曲家理查德·施特劳斯根据哲学家尼采的同名著作创作了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其中,文学为作曲提供一个依据,提供一个思想,提供一个审美角度,或者是提供一个框架。文学为交响乐打开了叙述的大门,交响乐为文学推开了人们共鸣的窗口,它们同体共生、相得益彰。”谈起这部作品的创作,崔炳元说:“可以这样理解,贾平凹对于这部作品来说,提供的比尼采给施特劳斯提供的更多,也相对具体一点。因为有《烟火》《月亮》《龙脉》这三首词,有他的文学元素参与。另外三段虽是纯交响乐作品,也仍然是在大秦岭的统领下,在贾平凹文学风格的统领下来进行创作的。在作品的整体结构中,原来构想的是五段,后来觉得缺一段能够借用贾平凹的口吻和视角,表现个体的心灵状态。最后我们加入了《自在》这部分,实际上也是表达一种文人状态。”
  曲作者和词作者的深入交集也并不只有这一次。31年前,作家贾平凹因《废都》名声大噪,彼时的崔炳元还是一个刚刚踏进交响乐创作领域的新人。两人因《废都》有过一次合作。1993年,贾平凹与刘宽忍合作,想要以《废都》为文学蓝本,创作一个有关埙乐的盒带专辑,而这个音乐制品的第一部分《埙协奏曲·废都》的作曲就是崔炳元。“这部作品是根据贾平凹小说《废都》写意创作,当时我才三十多岁,对于音乐艺术来说,我还是个年轻人,不管是对技巧的把握还是对音乐的理解,都远远比不上今天。如果今天再给我一个重新创作的机会,我认为它一定会表现得更好。”
  据了解,这也是国内第一个关于埙的音像制品,广大的音乐爱好者通过《废都》这部小说和《埙协奏曲·废都》这盘盒带,认识了埙、了解了埙乐,影响深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方言、农谚的加入更凸显了陕西特色
  “无论秦岭是南北分水岭也好,统领着黄河长江也罢,我觉得它最重要的精神内核还是‘人家’,秦岭人家!秦岭的伟大,在于它孕育了丰富的植物、动物,它能够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伟大又很亲切的家园,让人感觉舒服。”
  在方言韵白的加持下,交响乐的烟火气大大提升,这也是《秦岭回想》的一大特色,秦腔中的暴鼓、吊镲等元素的加入,也凸显了陕西特色。“在三段歌词之外,我还把我们关中地区的古老农谚镶到了里面。比如说《烟火》这章中,在音乐演奏期间,我请乐队的演奏家用方言来对观众说这些话:‘谷雨前后点瓜种豆’‘人勤地不懒’……这些体现农耕社会、体现烟火气息的谚语,用到这里边来。把它作为一种音响元素,让人感觉到我们这个作品是一个接地气的、着眼于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作品,我们用秦岭来说事,其实最后说的还是秦岭脚下生活的人们。”在崔炳元看来,《秦岭回响》一定是一部接地气的交响乐作品,陕西的听众一定会在音乐厅里感受到亲切亲近。
  “在2022年与贾平凹老师一起采风时,在秦岭里的一处农家乐的腊肉库房里,我与贾老师曾对着整面挂着腊肉的墙发呆,当时贾老师嘴里喃喃说:‘交响乐如何表达秦岭山里的腊肉?’随后我们都笑了。整个音乐创作过程中,我遇到的难题非常多,从大到小,从宏观到微观,从文学性的了解到具体技法的选择。只要起床睁眼,就得考虑这个事儿。交响曲容量很大,乐队编制也不小,在秦岭这一题材的支撑下,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技术手段,才能够把大型交响乐队的所有威力都发挥出来,音乐语言的选择,分寸感太重要了。目前乐谱创作已经全部结束,但是我交出去的是一份精密的图纸,还期待着在音乐会上把这个音乐大厦盖起来。在音乐厅里头,这个大厦盖得怎么样,现在还不得而知。”崔炳元幽默地说。
  目前,大型原创交响组曲《秦岭回响》已完成了乐谱创作,并正式移交给出品方陕西省交响乐协会。李夏河会长表示:“我们会在今年下半年择机首演,当然有乐队,还有古筝和大提琴独奏家、歌唱家,包括吟诵的人,我们正在筹划,希望能给观众呈现最好的效果。”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梁飞燕

编辑:晓佳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