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唐伟 毕伟)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汉中博物馆的参观中,强调博物馆应肩负保护、传承、研究与展示人类文明的使命,守护中华文脉,激活文物生命力,以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近日,本报记者走进汉中市汉台区非遗展厅,聚焦非遗传承与文旅融合的现状,进行了实地探访。
自2007年成立以来,汉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坚持公益原则,与区文化馆合署办公,一套人马两个牌子,共同构筑非遗保护的坚固防线。位于东关社区老巷的非遗展厅,环境古朴,展品丰富,承载着汉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龙舞道具制作”传统技艺,以及“弓箭制作”、“麦秸画”等艺术项目,展现了汉台区丰富的文化遗产。
据非遗中心主任刘艳介绍,汉台区现有25个非遗保护项目,覆盖省、市、区三级,如省级的“龙舞道具制作技艺”、市级的“五花石浮雕镶嵌工艺”及区级的“山河堰传说故事”,构建了多层次的文化遗产体系。此外,该区设有1个非遗展厅与3个传习所,如秦巴弓箭制作技艺传习所,为非遗传承提供了坚实平台。汉中(簧石)弓箭制作工坊入选省级非遗工坊,龙江街道更被授予“陕西省非遗特色示范镇”称号,为汉台区的文化多样性增添了亮丽色彩。
在麦秸画领域,吕群丽以其精湛技艺和创新精神,将这一传统艺术推向新的高度。她介绍道,麦秸画的创作历经选料、蒸煮、漂染等多道工序,最终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汉中民间文化与现代元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吕群丽不仅在国内屡获殊荣,还通过短视频平台吸引了大量粉丝,有效促进了麦秸画的传播与普及。
古琴艺术方面,曹奕作为杰出代表,以深厚的艺术功底和不懈的努力,在古琴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他创办的“汲月琴馆”已成为古琴研习与教学的重要基地,多次受邀参与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为古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汉台区文旅局副局长毛骏强调,要将继续加大非遗保护力度,通过多种形式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让非遗真正“活”起来,成为推动文化旅游融合、服务民生的重要力量。她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支持非遗事业,共同守护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她表示,下一步汉台区将继续以非遗为纽带,加强文化传承与保护,促进旅游消费,服务改善民生。同时,通过举办各类展览和活动,积极推广汉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些珍贵的文化财富。
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汉台区非遗保护中心正不断探索和创新,努力让非遗“活”起来、传下去。通过深入挖掘和整理非遗资源,加强传承人队伍建设,推动非遗与旅游、教育、科技等领域的深度融合。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汉台区非遗文化将焕发更加绚丽的光彩,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