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道由网友分享的小学数学题引发了舆论热议。网传截图显示,题目为:下面是一位病人的体温记录统计图,请你认真分析统计图并回答下列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从以上统计图中,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考生答道:“这个病人快好了。”但该题却被老师扣掉了4分。紧接着,全网医生为小学生错题“联名上书”,表示对“病人”进行了会诊,“孩子没说错,请把这4分还给他!”
诚然,作为一张数学试卷,着重是要考核数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而考生给出的“这个病人快好了”的答案却是医学方面的判断,并未体现出“体温”数字之间的逻辑特性。对照“从哪天到哪天体温相对稳定”的标准答案,“不得分”似乎无可厚非。一次普通的学科考试,却引发众多网友的“小题大做”,看来,其中还是有值得探寻与思考的话题。
改革应试教育,强化素质教育,这是我们多年以来的教改努力方向。笔者觉得,人们正是基于对这种观点的肯定与认同,才有了这场由“小题目”引发“大讨论”的舆论热议。诚如有专家指出,此事的看点是开放式命题仍遭遇标准答案思维。从标准答案思维看,这名小学生的答案不符合命题要求,应该扣除4分;但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综合素质看,应该摆脱标准答案思维,鼓励学生观察、思考,只要答案合情合理,就应该给分。
教育部办公厅曾在《关于做好2022年中考命题工作的通知》中提出,要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合理设置试卷试题结构,减少记忆性试题,增加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坚决防止偏题怪题,促进有效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由此解读,多出些开放式命题不失为有益尝试。这不仅考验着出题者的理念、能力与智慧,也同样需要阅卷人的开放式思维和多解答案。有专家为此提出,初等教育阶段出题人要尽可能减少标准答案式的出题模式,避免学生形成标准答案式思维,标准答案式思维可能会限制学生们的想象和成长。
爱因斯坦曾经说:“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却推动着知识的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即思考力,着实难能可贵。现实中,人们时常会为孩子们的丰富遐想而惊叹和触动,比如面对“雪化了是什么?”的提问,有孩子得出“是春天”;受“乌鸦喝水”的启示有孩子想到了借用“吸管”……透过“这个病人快好了”的答案,人们可以感知到想象力跨行业、越领域的宽度与广度。期待对孩子们想象力多些尊重和鼓励,少些否定和扣分。
别让“标准答案”禁锢了孩子们的想象力
发布时间:
作者: 来源: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