辋川行

发布时间:   作者:周养俊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周养俊

    

因为喜欢王维的诗歌,喜欢上了王维;喜欢上了王维就渴望一睹蓝田辋川的风采;渴望一睹辋川风采就认识了王维研究专家张效东先生。
  五月,一个火热的上午,我们西安、宝鸡的作家、诗人一行8人来到蓝田辋川,在闫家村村委会广场见到了文化学者张效东老师,跟随他寻访了王维在辋川的生活足迹。
  张效东是蓝田县教科局退休干部,年已八旬,却精神矍铄,思路清晰,激情饱满,娓娓而谈。一段简要的王维辋川概况介绍立马把我们拉进了遥远的唐朝。
  1300多年前,王维出生于今山西运城永济市。王维才华早显,聪明过人,十五岁时去京城游学,由于他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少年王维一至京城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唐玄宗开元九年,王维考中状元,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事件受累,贬为济州司仓参军。开元二十三年,张九龄执政,拔擢王维为右拾遗。开元二十五年调任监察御史,后奉命出塞,担任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出仕后,王维在蓝田辋川经营了他的别墅辋川庄,以修养身心。最初购得宋之问的蓝田别业,有山有湖,有树林也有溪谷,后来移居到远离红尘的辋峪终端的飞云山居第。王维与他的知心好友裴迪“弹琴赋诗,啸咏终日”,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辋川在蓝田境内,山清水秀,草木茂盛,是秦岭北麓的一个浅山峪道,长约20华里,腹部四面青山环抱呈“辋”状,故称辋川。有史料证,王维在辋川生活了至少15年,写了很多诗歌,留下来与蓝田和辋川有关的就有七十多首;与裴迪悠游辋川美景二十处,各写五言诗20首编成《辋川集》。但史料对于王维辋川史迹少有记载。自幼喜欢古典诗词的张效东早年就很关注王维在蓝田的生活及诗歌创作,退休后他就把王维辋川文化研究当成了自己晚年的一项任务来完成。于是,他沉浸于省市和大学图书馆查找资料,无数次进辋峪追寻王维足迹。一本一本古籍,一页一页史料,一段一段文字;一座一座山丘,一道一道沟壑,一处一处遗址,都记录了他的执着与汗水。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工作,终于找到了湮没在历史沧桑中的王维故居、王维墓遗址和“辋川二十景”中的15处景点遗址。
  已届耄耋之年的张效东,精神依然很好,走路脚步轻盈,满头大汗却精神饱满。他带领我们一个上午探访了王维辋川故居遗址和白石滩、金屑泉、孟城坳、鹿柴、欹湖等处景观。他如数家珍,侃侃而谈,使得原本憧憬想象中的辋川,在我们眼前变得清晰而亲切;寻常山水的辋川变得文化厚重,诗意盎然。随着他的精彩讲述,大家故地思先贤,浮想联翩,思绪似乎穿越到了唐朝,王维的形象在眼前活了起来……
  天气热,踏访久,但在张老师的热情和认真感染下,大家仍兴致勃勃,竟然把一个午餐“吃”成了文化座谈会。大家激动地谈收获,抒感受,都说辋川之行收获很大,通过实地走访,对蓝田有了新的认识,大大增强了对王维辋川文化的理解和热爱。有的说,文人寄情于山水,辋川的山水滋润了王维及他的诗书画。通过走访,使书本上的王维活了起来。有的说王维的辋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它不只是蓝田的,也是世界的。人们一直都在寻求精神领地,跨越精神高度,到辋川后这一切变得唾手可得。有的说张效东老师热爱中华文化,刻苦专研辋川文化,和王维的精神一脉相传。文学滋养人的灵魂,唯有热爱可解岁月漫长。有人说自己因为蓝田走上了写作之路,因为写作在文字里体会到更多快乐。
  晚上在茂盛酒店吃饭时,蓝田的一位作家朋友说,张效东老师是王维辋川文化研究专家,是蓝田文化的一张名片。他著、编有《历代蓝田诗选析》《蓝田文化普及读本》《蓝田吕氏乡约溯源与传承》等,现任蓝田县王维四吕文化研究会会长并兼《蓝田文化研究》期刊主编,2018年度被评为陕西爱故乡人物。他的事迹曾被“九上央媒”予以宣传,央视纪录片评价他是“蓝田最有学问最严谨的先生”。他十余年间探考王维辋川的学术研究成果结晶——《辋川寻踪》一书,陕西人民出版社即将付梓出版。我们都期盼着从他的心血力作中更加深入地阅读辋川,阅读王维。


编辑:晓佳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