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郭槐柩铭》

发布时间:   作者:薛鑫 李磊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晋郭槐柩铭》


  《晋郭槐柩铭》镌刻于西晋元康六年(296),石高76厘米,宽31.2厘米。十二行,行十五字。圭首方趺,形制与刘韬墓志及洛阳出元康九年贾后乳母徐义墓志俱同。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北京图书馆藏拓。
  此版隶书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纵势:字形显高,似乎刻意拉长字形,将隶书的扁方字势彻底改变,从中似乎能看出字形字势的改变而引发的书体改变。这是笔法的衰微,还是历史的必然呢?
  《晋郭槐柩铭》整个章法看起来,纵向更加通透,字画排叠距离变远,横势收敛,字内空间更觉疏朗。以往隶书是将字画间距纵向压缩而横向舒展,空间感因此只能布置在字与字的界格中,此碑字内纵向空间的加大让空间感更为明显。其一,似乎是刻意在字中做了加高处理,如“公”“明”“不”“父”等字,将纵向满界格排布做到了极限,依次强调字内纵向空间感。其二,此碑部分字画较为犀利,其显者如“而”“南”“有”“制”“仍”等字,竖钩之笔不拘一格,爽利勾出,与其他字迹的收敛相比反差极大。其三,此碑中有个别字的结字处理很别致,如“仍”“风”等,将一画之笔断开书写。虽如“口”字部在其他碑亦有断开之先例,但此种结字仍是极为少见的。如此三法同生共融,相互映衬,虽然个性十足,亦能意趣兼得,回味无穷。
  整理:薛鑫 李磊

  历代书论选
  “草书之法,盖又简略;应时谕指,用于卒迫。兼功并用,爱日省力。”(〔东汉〕崔瑗《草书势》)
  简析:草书的法则,大概还要简略;顺应时势表明意思,用于仓促紧迫之中。提高效率,与篆隶同样地使用,这样的学习方法既爱惜了时间,又节省了精力。

编辑:晓佳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