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唐伟 毕伟) 6月19日,记者探访了西乡县沙河镇,一个生机勃勃的小镇,这里正以其创新的茶文旅融合模式,为乡村文化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沙河镇镇长余鲲向记者介绍了该镇的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特色产业的崛起:沙河镇食用菌产业以其高产、优质和循环经济的特性,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通过“党建+村集体+公司+农户”的创新模式,新建和改建了32座大棚,发展了9000余架椴木香菇,为950多名群众提供了就业机会,实现了户均增收800余元。袋料黑木耳的累计发展量达到499万袋,为村集体增收100万元,显著提升了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
产融合的示范效应:天赐秦韵茶旅融合建设项目,以其2亿元的投资额和13000平方米的总建筑面积,成为三产融合的标杆。该项目包括智能化茶叶生产综合性厂房、湖畔餐厅、民宿、有机生态茶园景观带和瓜果蔬菜智能温室大棚,预计将实现年产值3500万元,亩均投资625万元,亩均年产值110万元,亩均年税收6万元,为120余人提供了就业机会。茶园樱花音乐节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彰显了茶旅融合的活力。
教育与基础设施的同步提升:汉中市杨河学校的建设项目,以其3.4亿元的投资额和11.3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为沙河镇的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配备了标准化游泳池和研学项目,不仅提高了教育质量,也为产业发展培养了人才。
“和美乡村”的质效双提:沙河镇在人居环境整治上不断创新,采取“微改造、精提升、多用心、少花钱”的工作思路,有效提升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刘家咀大桥的建成解决了出行难题,而投资200余万元的绿化、照明和美化工程,使村庄焕发了新的活力。基础设施的改善,如316国道的改造提升和生态停车场的建设,为沙河镇的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文化站:社区文明的灯塔。在社区文化广场的一角,矗立着一座两层的文化馆,它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社区文明的灯塔。墙上的标语“读书使人明智,共建和谐社会”,“书籍点亮人生”,以及“书香满溢社区”,不仅是对阅读价值的颂扬,也是对社区和谐理念的倡导。
走进文化站,宽敞明亮的阅读室,书架上摆满了各类书籍,每一本书都是知识的载体,等待着读者的探索。阅读室内,静谧而温馨,是思考和学习的理想场所。图书室的两侧,设有男女休息室,为访客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的空间。在这里,不仅可以阅读,还可以交流思想,分享见解,增进邻里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更令人感动的是,在活动室里还能看到一群老人围坐在一起,他们手中的棋牌游戏不仅是娱乐,更是智慧的较量,展现了老年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文化站致力于成为社区居民的精神家园,通过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和舒适的阅读环境,激发居民的阅读兴趣,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同时,也通过文化等活动,促进社区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和谐。
该镇桐车村的“林海河畔”自驾游营地以其20余亩的广阔空间,成功打造了一个集休闲、娱乐、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多功能旅游胜地。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享受美食、体验户外生活,观赏摄影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林海河畔”的成功打造,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体验乡村文化的平台,更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实现了人居环境的改善、乡村旅游的特色发展、集体经济的增强以及农村闲余劳动力的有效利用,达到了多方面的共赢效果。2023年,该营地被正式认定为辖区人大代表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基地,这标志着牧河桐车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沙河镇党委副书记刘力表示,敢当“排头兵”、争当“排头兵”、勇当“排头兵”是担当,把老百姓的一张张“问题清单”变成“幸福账单”是责任。沙河镇党委、政府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坚持“靠作风吃饭、凭实绩说话”,用优异成绩践行着敢靠前、敢夺旗、敢奉献的庄严承诺。
沙河镇的实践证明,创新是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通过特色产业发展、产融合示范、教育与基础设施同步提升,以及文化建设的深化,沙河镇正逐步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为乡村文化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