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樵夫”精神锻造担当的宽肩膀

发布时间:   作者:李淑红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全国广大青年要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面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挑战,党员干部要学习“樵夫”精神,坚定敢于担当的信念、树牢乐于担当的意识、锤炼善于担当的本领,在新时代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从“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中坚定勇于担当的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量事实表明,一个政党丧失了理想信念,就会失去精神纽带,成为乌合之众,遇到风浪就作鸟兽散了;一名党员干部丢掉了理想信念,就会丢掉政治灵魂,遇到考验就败下阵来。现在有少数党员干部不愿担当、不敢担当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担心“洗碗越多摔碗越多”、有的盘算“只想争功不想揽过”、有的希望“只想出彩不想出力”,从根本上说,是宗旨信念方面出了问题。结合正在开展的党纪学习教育,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要经常对照党章党规党纪,检视自己的理想信念和思想言行,常掸思想灰尘、永葆政治本色。

从“俯首甘为孺子牛”中树牢乐于担当的意识。“樵夫”精神到底是什么?把自己当作“最小的人”,把为人民服务当成“天大的事”,就是“樵夫”精神的“标准答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绿了荒山,白了头发”的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忙碌到生命最后一刻的廖俊波、将年轻生命永远定格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第一书记黄文秀……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人为民造福的毕生追求,也永远激励着我们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百姓急难愁盼抓在手上。要多进老百姓的炕头、多下老百姓的地头,多往群众中间走,多往群众意见多的地方走、多往问题和困难多的地方走,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真正当好“老百姓的官”。  

从“乱云飞渡仍从容”中淬炼善于担当的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无论是干事创业还是攻坚克难,不仅需要宽肩膀,也需要铁肩膀;不仅需要政治过硬,也需要本领高强。” 面对困难挑战不畏惧、不气馁、不骄躁,“不采华名,不兴伪事”,多下几次“深水区”、多接几次烫手山芋、多啃几回硬骨头,努力成为敢啃“硬骨头”、敢涉“深水区”、敢接“烫山芋”的“实干家”,创造性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以敢啃硬骨、敢涉深潭的魄力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一路策马扬鞭、披荆斩棘。

编辑:夏雨           责编:李彦锋           终审:慕瑜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