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粘到墙上的馒头

发布时间:   作者:吴海鹰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那年入伍,刚到部队,放下背包、行李,便迫不及待地集合去饭堂吃饭。进了饭堂,炊事员端来了馒头。坐了三天两夜的火车,家里带的东西早已吃完,也就顾不得斯文。我们一窝蜂地扑上去乱抓,我也抢到了一个,顾不上烫手,便往嘴里塞,这时有人喊:“这是什么馒头,和黏泥差不多。”有人恶作剧地将馒头扔了出去,那馒头像泥巴一样粘到墙上,饭堂里立马乱了。
  我们这伙不知天高地厚的新兵,在家里哪吃过这种饭?我来的时候,妈妈怕我在路上挨饿,特意拿了许多我爱吃的苹果、牛肉等。为了让我吃得方便,还把牛肉切成片装在塑料袋里。
  有人将馒头扔进泔水桶,有人摇头叹息,后悔不该来当兵,转身到军人服务社去买饼干、方便面等小食品,塞到嘴里猛嚼。连队干部坐不住了,让各班班长通知吃完饭开会。我们剩下的人,嚼着那如同黏泥巴似的馒头和没有油的咸菜。极不情愿地吃完饭,各班班长清点人员,集合到连会议室。点名、报数之后,指导员开始讲话:“同志们,今天是你们第一天来部队,也是你们第一次到军营里面吃饭,今天的馒头没有蒸好,请大家原谅。这里天气太冷,零下二十多度,稍不注意,面就发不起来。刚才我已经通知炊事班了,让他们以后一定要注意!”底下七嘴八舌地议论:“馒头有什么好做的,要让我,肯定不会做成那样!”这些话仿佛在指导员的意料之中,他微微一笑说:“好,有人说馒头好做,今后,我们就轮流做饭!”
  从那以后,每个班轮流做饭,新兵的闲言碎语渐渐少了起来。说起容易做起难,过惯了城市生活的新兵,做出来的馒头更不如老兵做得好,因而再也没发生过把馒头往墙上扔的事件。
  有一次,轮到我们班了,我们早就想试试自己的身手。班长先把发好的面从盆里取出来分成五块,我们也学着班长的样子开始揉,班长把面都揉好了,我们倒把面揉得“伤痕累累”。班长过来指点我们:“揉面用力要均匀,否则,碱揉不开,就成了能粘上墙的馒头。做馒头重要的是揉面和用碱,面发好了,揉到了,做的馒头熟了,就不会再像黏泥巴一样;碱面用适度,揉均匀,馒头做出来才不会发黄。”我们按照班长的指导,又揉了半天,以为揉好了,就学班长做馒头。班长先用刀把面切成拳头大的块,在手里揉捏,变戏法似地变出一个个圆圆的小馒头,我们呆了似的看着。班长又教我们:“揉馒头先要在案板上旋转着揉,把没揉匀的地方再揉匀,最后轻轻一揉就好了。”班长说得很轻松,可我们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做出来的馒头都像断了腿的小鸡似的站不起来,而班长揉的馒头却像将军一样站在那儿,威风凛凛。
  三个月的新兵生活很快结束了,我被分到了执勤点,点上安排我做饭。北国的冬天似乎来得更早,每天天不亮就得起来,穿上厚实的皮大衣,进了厨房,先给战友们烧好洗脸水。我洗过脸,搓搓手,就开始做饭。屋里的空气特别的冷,倒了一盆开水,不到一小时就冻成了冰疙瘩。但饭还得做,逐渐摸索、适应,一天一天又一天,饭菜的质量也逐渐提高了。
  到了第二年,又有新兵分来,点上干部说:“海鹰,好好带一下新同志,让他们也学着做。”第一天吃饭时,发现新兵做的馒头竟和我们当新兵时做的一样,地地道道的“能粘上墙的馒头”。我没有指责他们,只是告诉他们做饭的几个要领,让他们自己摸索着做。
  三年时间已满,我离开了部队,回到了家乡。可部队上的“能粘上墙的馒头”,却依然魂牵梦萦在我的心头,令我难忘。这种馒头,让我明白了,人活在世界上,做什么事都不容易,但只要能够用心、用脑、多学、多做,就没有做不成的!

编辑:北月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