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刀不老赵智宝

发布时间:   作者: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我和赵智宝初识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时候,我在岐山县北郭乡广播站担任通讯员,主业是给县广播站和省、市广播电台及报纸写新闻稿子。赵智宝在县城里的县广播站当编辑记者,后来在县委部门工作,他当上了新闻官——岐山县委新闻干事,是岐山的“秀才”之一、有名的笔杆子。在省报市报上常常能看到他的文章,在省台、市台的广播中常常能听到他采写的新闻稿件。无论是他写的消息还是通讯,贴近现实、真实可信,他用一支笔记录了时代进程,记录了故乡人的生存状况心理状态。他遵守新闻写作的纪律,既张扬正气,为辛苦劳作的农民、工人、普通干部以及故乡的各界人民鼓与呼,又不失良知,勇于批评不良社会风气。他的新闻作品不煽情、不娇情,以真实客观为准绳;他的新闻作品不是简单的颂歌曲,不是虚假的表扬信,他的新闻作品有美的景象,有善的力量。可以说,他把新闻这种题材玩熟了,玩透了,在新闻写作的角度、切入点、细节诸多有关技巧,赵智宝不断探索,不断变化,使枯燥的新闻作品有味,有趣,有景致,有力量。他热爱新闻,有新闻敏感,有适合题材的表现手法。所以,他的新闻作品数量多、质量高,故乡人在那个年代,几乎每天能在报纸上看到赵智宝的名字,能在广播上听到赵智宝的名字。他多次得到过国家、省市县新闻单位和政府的奖励,毫不夸张地说,奖旗奖牌奖状拿得他手都软了。

实话实说,虽然那时候我和赵智宝一同搞新闻,但我们几乎没有交往。我是乡政府的“八大员”,农民身份,而赵智宝已经是新闻界的名人。他在省市报纸和电台发一篇稿子易如反掌,而对我来说却十分困难。我对他的仰视是当时的真实心态。

赵智宝终于从新闻写作转行于文学创作,把心血付诸纪实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由新闻而文学的大师不是一个两个,获诺奖的海明威、马尔克斯都曾经是优秀的记者,出色的新闻工作者。我和赵智宝虽然和文学大师不可同日而语,我是说,由新闻写作转行文学创作是很平常的事。赵智宝转行纪实文学有其所短,更有其所长。他将新闻写作的电报式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运用到纪实文学创作中,使其纪实文学的文字干练简洁有力,每一个汉字如同钉子一样确切地钉在恰当的位置上。他的纪实文学作品中,没有西式句子的修饰,少形容词,多动词,使句子的主干清晰明朗,每一句话都准确、贴切、有力。

用纪实的笔法写人和小说与用虚构的笔法塑造人物不是一回事,但是,也有相通之处,都需要把握好人物性格,都需要写出人物的情感世界、精神世界。赵智宝记录岐山县剧团几位老艺术家的文章具有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他笔下的张凤才、武招弟、杨元丽、梁宏丽、贺冠玉、王学勤等演员,我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就看过他们演出的秦腔戏。赵智宝真实地记录了他们的演戏生涯,他们的共同情怀是对秦腔艺术的真诚,是为秦腔艺术不断实践、不断探索、辛苦劳作、奋战舞台内外的精神。这些老艺术家分别塑造了被观众念念不忘的艺术形象,他们的性格或开朗,或豪爽,或柔弱,或内向,他们一旦进入角色,便成为剧中人,尽最大可能表演出一个活灵活现、符合当时情境、符合剧中人的角色。对于这一过程,赵智宝写出来了,付诸笔墨,使年轻的秦腔艺术人知道艺术传统在哪里、艺术传承是怎么回事。这就是赵智宝对岐山文学艺术的贡献。

编辑:大雄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