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八个新突破’:西安长安区和周至县共谋2024新发展

发布时间:   作者:马溯萱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见习记者 马溯萱)6月5日,西安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聚力‘八个新突破’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取得新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长安区委副书记、区长张军,周至县委书记闻其伟出席,就2024年如何深化“三个年”活动,紧抓“八个新突破”重点工作展开了详细的阐述,并回答媒体提问。

1.jpg

长安区:举办首届秦腔大赛,开展文化惠民演出120场次以上

长安区委副书记、区长张军表示:2024年,将扎实推进全省深化“三个年”活动、全市“八个新突破”重点工作,聚焦打造产业强区和宜居之城功能定位,在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中勇挑重担、多作贡献。

2.jpg

坚持科技创新,催生发展新活力。出台支持秦创原建设暨梧桐树科转行动10条硬措施,加快西北大学、西科大高新学院2个科技园,秦创原陕西高校创业成果孵化基地等3个项目建设,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170家和230家,就地转化科技成果项目10个以上。

坚持多元驱动,构建产业新高地。着力构建“3+5+3”现代产业体系:发展“五好”农业,加快神禾塬农田景区、砲里塬农田高产区建设,精心筹备中国兰花博览会。加快推进长安电子信息产业园等4个在建工业园区建设,上下游企业集聚配套的9个制造业基地。广泛开展“山水长安·唐诗故里”系列活动,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

坚持项目支撑,培育竞争新动能。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突出数量和质量并重、签约和落地齐抓、政策和服务同步,努力招引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0个以上、10亿元以上项目2个。推动113个重点在建项目完成年投资量110亿元以上。

坚持建管并举,提升城市新能级。完善“七横十二纵”交通体系,全力推进西十、西康高铁、地铁15号线等重大路网项目建设。实施4条市政道路改造,稳步推进城市更新项目,建设6个停车场、新增车位1100个。新建口袋公园4个、城市绿地4.8万平方米。

坚持共建共享,建设和美新乡村。完成9个示范村微改造、深提升,推进5个片区14个村和美乡村示范带建设,打造5个乡村振兴共同体。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打造一百个“新乡村”,培育一千户“新业态”,培养一万名“新农人”。

坚持人民至上,创造幸福新生活。新增城镇就业6500人以上。创建3个市级“名校+”、城乡教育共同体,培育5所新优质学校。支持市中医医院南院区运营。新建4个养老服务中心(站)。举办首届秦腔大赛、全国老年人太极拳交流活动等重大文化体育赛事,开展文化惠民演出120场次以上。

坚持绿色发展,擦亮生态新底色。坚决当好秦岭卫士,深入实施“六大行动”,提升秦岭保护数字化智慧化水平,配合推进秦岭国家公园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系统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管控。推进美丽长安建设,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2%左右,加快形成绿色竞争力。

坚持底线思维,优化发展新环境。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打造“全科网格·多网合一”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金名片”。建设2个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和10个应急避难场所。切实抓好防汛和安全生产工作,持续提升灾害风险防范及应急处置能力,让美好长安长治久安。

周至县:办好第二届“秦岭·秦人·秦声乡村戏曲大舞台”活动,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

周至县委书记闻其伟表示:2024年将继续以全省“三个年”活动为抓手,聚焦全市“六个打造”奋斗目标和“八个新突破”重点工作,始终扛牢“守山护水”的政治责任,进一步拓宽“两山”转化的途径、路径,持续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全面加快建设有生态、有产业、有文化、有生活的和美周至,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周至实践行稳致远。

3.jpg

“护”出绿水青山的新颜值。持续用力加强秦岭生态保护,进一步拓宽数字秦岭综合监管平台功能,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法规制度,严厉打击破坏自然生态的违纪违法行为。实施天然林生态保护修复143万亩,深度挖掘秦岭北麓生态和人文价值,坚决守住绿色发展底线,讲好秦岭故事,当好秦岭卫士。坚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实施颗粒物与臭氧协同监测监管项目,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工作,确保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持续抓好土壤污染防治。

“走”出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路径。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投资15亿元实施县城公共基础设施、便民服务设施、城市隐患治理等城建项目42个,新建口袋公园2个,新增绿地2万平方米,全力加快鄠周眉高速公路和杨哑路改扩建项目建设。持续丰富田园经济综合体“周至模式”内涵外延,年内继续打造和美乡村示范村10个、美丽村庄20个;稳步实施农民增收行动,精准培育乡村产业,年底全县农村集体经济年收益2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60%。

“跑”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速度。加快165个总投资554亿元的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全年投资额突破126.9亿元。紧盯国家政策和投资导向,储备政府专项债、一般债项目和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70个以上,加快形成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的滚动发展格局。优化“五上”企业支持政策,用好入库纳统奖励办法,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

“绘”出产业发展的新图景。大力推进猕猴桃产业“九大提升工程”,年内打造60个30亩以上标准化示范园区,创建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举全县之力支持集贤园发展壮大,借力做大做强西部智能装备产业园,加快推动“两园”融合发展;持续推进水街生态旅游特色小镇业态完备和品质提升,办好第二届“秦岭·秦人·秦声乡村戏曲大舞台”活动,策划一批特色乡村旅游线路,创建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争创省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

“办”出惠民利民的新福祉。打好援企稳岗、增容扩岗、技能提升、重点群体就业“组合拳”,新增城镇就业2400人,重点人口转移就业4.5万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6所。稳步推进县体育场及全民健身中心、县剧院改造、县中医医院整体迁建、县公卫中心等项目建设。突出抓好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防控,坚决守牢安全底线,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图片来源:雷伟东)


编辑:以太           责编:思羽           终审:赵梓希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