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钢琴演奏表演艺术》“最后一课”演教结合收获多

发布时间:   作者:梁飞燕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11.jpg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 (全媒体记者 梁飞燕)6月1日,“施坦威之家西安”的霍洛维茨音乐厅热闹非常。当天,西安交通大学的学子们走出学校,走进艺术实践的“第二课堂”,在这里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整场音乐会中西结合,西方经典钢琴曲目与中国经典乐曲轮番上演,优美流畅的旋律为在场每一位观众带来了美好的感官享受。这不仅是该校《钢琴演奏表演艺术》课程的结课演出,更是学子们用琴键演绎青春旋律,展示别样风采的音乐会。

12.jpg

此次活动由西安交通大学教务处与施坦威之家西安联合主办,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音乐教育中心承办。活动现场,《钢琴演奏表演艺术》课程负责人文茹老师主持本场音乐会。音乐会分上下半场,上半场以西方经典钢琴作品为主,不仅有李斯特的《爱之梦S.541 No.3》《彼特拉克十四行诗S.161 No.5》《献词》,还有肖邦《练习曲op.25 No.5》《辉煌的大圆舞曲op.34 No.3》等曲目。同学们演奏技艺娴熟,情感充沛,引人入胜,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WechatIMG619.jpg

“《献词》是李斯特改编自舒曼同名艺术歌曲的一首钢琴小品,是音乐会常见的演奏曲目,创作于1840年。30岁的舒曼与克拉拉在相恋四年后终于在莱比锡附近的乡村教堂中举行了婚礼。克拉拉头戴桃金娘的花冠,舒曼把自己创作的由26首歌曲组成的歌曲集《桃金娘》送给克拉拉作为结婚礼物。原曲是舒曼为表达对爱妻克拉拉之爱而作的,李斯特的钢琴改编曲增加了大量的和弦、八度、琶音以渲染气氛和增加感情。”课程组刘明老师在音乐会过程中,讲解了每首作品创作的故事,这也成为了本场音乐会的一大亮点。

13.jpg

下半场的演出,聚焦中国经典民族乐曲。为观众展示中国音乐的独特风格与魅力,同学们先后演奏了贺绿汀的《牧童短笛》,于苏贤改编的《梅花三弄》,王建中的《彩云追月》,张朝的《皮黄》……在分析中国作品时,刘明老师敏锐地捕捉作品中体现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意义,他从中国钢琴独奏的百年发展史讲起,穿插着演出曲目,极大地丰富了这“最后一课”的课程内容,也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和思考。

9.jpg

据了解,《钢琴演奏表演艺术》是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音乐教育中心开设的通识选修课,自2002年创建至今二十余年,经过一次次改革与升级,已成为深受该校学生喜爱的选修课程,是学生中的“秒杀”课,也被学生称为大学期间收获最大的一门通识课。该课程是交大艺术类通识选修课的特色实践课,2022年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人文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思政改革研究项目,2022年教务处基础通识类升级建设课程。2023年该课程配套线上课程《中国民族钢琴艺术鉴赏》获批省级特色线上课。建课20年来,举办过数场“第二课堂”演奏会、艺术沙龙、云端音乐会、辩论课堂等活动。

编辑:子墨           责编:姜琼           终审:慕瑜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