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风筝放飞心情(3)

发布时间:   作者:墨耘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墨耘

妩媚的风筝,它一头牵着诗情,一头牵着画意。
  既然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那么风筝就必须通过图案等形式携带这些愿望上天翱翔,所以自古以来,各形各色的风筝层出不穷。风筝的吉祥图案一般是人物、瑞兽、花鸟、器物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以民间谚语、吉语、神话故事为题材,表现手法多样,美术形式丰富,赋予求吉呈祥、消灾免难之意,寄托着人们幸福、吉祥、健康的美好愿望。《红楼梦》描绘了很多各具特色的风筝,有大蝴蝶、美人、软翅子大凤凰、大鱼、螃蟹、红蝙蝠、大雁等,寓意很丰富。如宝玉送给三爷的大螃蟹风筝象征着富贵利禄,探春的大软翅子凤凰象征着她是一等一的品貌人物。著名小说《四世同堂》里画着四只狮子的风筝寓意四世同堂,风筝的腰部还画有万寿纹、如意纹以及蝙蝠,寓意着健康长寿,万事如意,洪福齐天。四月的天空在微风中被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风筝点缀,就像是搬到空旷地带的画展,给人以和美的、舒畅的、奔放的享受。
  或许因为风筝有这么多美好意象,它成了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关于它的诗作不仅众多,而且质量颇高。知名度最高的清代高鼎“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一句,写出了春天里无忧无虑、任性玩耍风筝的孩童之乐;明代诗人刘琏“却喜升平象,高飞见纸鸢”一句,写出了风筝映衬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之景;明代诗人徐渭写风筝“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激发人奋发进取。更近一步,不少诗人想到风筝之高飞关键在于凭借风力,以此隐喻人生需要借力,如宋朝诗人顾逢写道:“只是凭风力,飞腾自不知”,风筝飞得再高,终是要依靠着风的,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也许只需要一个恰当的时机,一阵恰当的“风”……在吟咏风筝借力奋发的诗词中,我偏爱宋朝清官寇准的一首:

   《纸鸢》
  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
  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

  风筝只有凭借风力方可傍云而飞,人生不也是这样的吗?
  风筝意象也带给不少诗人关于功名利禄的思考,明代诗人张弼说:“人生自是无根蒂,却被功名一线牵”,风筝被线牵着飞,功名利禄就是牵着我们的那根线,所以元代诗人胡奎借风筝劝诫人们“莫待风高收不得,宫商别调不如前”,不管走得多高多远,都要懂得适可而止。品鉴风筝独特魅力带给诗人们的遐想,不禁感慨万千,内心深处奔涌出如下几句:

  《风筝》
  敢为天地牵一线,誓把乾坤转万圈。
  成败得失何足论,逍遥自在白云端!

  或许,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一头是生活,另一头是心中的那只风筝,中间被一条无形的线牵着。就像《追风筝的人》所说:我们是否知道我们心中的风筝到底在什么地方?人生错过就不会再得到,也许我们会忏悔,会救赎,但这些似乎都已经晚了,每当天空放飞起风筝的那一刻,我们是不是应该问问自己:我们是否真的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编辑:晓佳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