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陵、阎良两区聚力“八个新突破”

发布时间:   作者:马溯萱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见习记者 马溯萱)5月27日,西安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聚力‘八个新突破’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取得新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高陵和阎良两区代表就如何深化“三个年”活动,紧抓“八个新突破”重点工作展开阐述,阐明了两区在2023年的成果和2024年的具体规划。

1.jpg

高陵区:打造渭北先进制造业发展带核心区,切实彰显高陵担当

2023年高陵区GDP突破400亿元,增速位列全省第一。入选2023年度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强区、西部综合竞争力百强区。高标准完成210国道高陵段改建工程。盘活闲置低效用地1039亩,以陕汽为代表的汽车支柱产业实现两位数增长。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1家。蓝晓科技自主研发解决了超纯水领域重大“卡脖子”问题;全区工业总产值2026年有望突破2000亿。

2.jpg

高陵区委书记张水利表示:西安市委全会、市人代会多次点题“北跨”,要求高陵区打造渭北先进制造业发展带核心区。2024年高陵区将着眼西安所需,立足高陵定位,对标全市“八个新突破”重点工作,坚持系统施策、靶向发力,补短强弱、固本扬优,切实彰显高陵担当。

一是紧盯核心定位抓产业。将推动链式布局,加速形成“支柱产业为基、新兴产业引领、未来产业突破”协同共进发展的新格局,推动汽车制造、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三大支柱产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60%以上。全面落实新一轮“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抢抓“双中心”和“北跨”科创走廊建设机遇,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户。提升招商质效,对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产业集群,全年引进产业链项目8个以上。

二是下足“绣花功夫”提品质。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全力保障西延高铁、地铁10号线、富平至机场铁路项目建设,完成渭阳九路、桑军大道提升改造工程。扎实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力推进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扬尘污染治理。深入开展黄河流域清废行动,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完成“三河一山”绿道三期建设。筑牢“一老一小”民生底线,办好群众家门口的教育和医疗。

三是聚焦乡村振兴下真功。持续整治人居环境,以“千万工程”为牵引,持续深化农村“三大革命”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快推进“三区三线”以外村庄规划建设改造。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持续提升“高陵芹菜”等设施蔬菜品牌效应,做优全季西红柿、新品种葡萄,以及充满乡愁记忆的“白兔娃”甜瓜等名特优产品,做精火龙果、百香果等“南果北种”特色种植产品,增强反季节蔬菜在全市“菜篮子”中的供给能力。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开展“村村示范、全域提升”工程,创建省级、市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10个。深化农村集体经济“削薄培强”行动,全力推动60%以上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超过20万元。

 

阎良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阎良实践和航天实践的新篇章

2023年,阎良区生产总值增长8.3%;113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32.3亿元;航天基地生产总值增长7.2%,总量突破400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2家;航天基地签约入园项目297个,5家央企和省属国企签约落户;组建7个产业联盟和2个专业联盟;新增秦创原“三器”示范平台1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航空大数据中心”入驻企业增长40%、共享设备增长24%;航天“国家超算中心”开机率、CPU节点使用率增至100%;建成5条运动廊道、208个笼式球场,举办活动1.5万场次;获评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荣获全省首批“平安银鼎”。

3.jpg

阎良区委书记、航空基地党工委书记、航天基地党工委书记牛恺表示:2024年,将聚焦全省“三个年”和省、市“八个新突破”,全力以赴“强产业、扩投资、促创新、深改革、兴乡村、优生态、惠民生、防风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阎良实践和航天实践的新篇章。

用“强产业”构建集群新格局。航空制造突出强链补链,以链主项目为牵引,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推动机载、动力等细分支链集聚,强化“门对门”配套生态。先进制造突出产能承接,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全力承接产能转移,持续做大先进制造集群。

用“扩投资”推动增长新突破。开展“项目快落地”攻坚行动,一项目一策略、一项目一专班,服务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建成。开展“园区增效益”攻坚行动,谁招商谁服务,跟踪投资、产值、营收标准落实落地,服务企业登高升规、不断壮大,力促履约达效。

用“促创新”催生发展新动能。发挥10个国家级创新平台、10个院士工作站的作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80项以上。组织30场“校企双进”,举办15个班次“订单培训”;壮大“银晖专家库”,通过柔性引用老专家、老工匠,助力企业研发生产。

用“深改革”激发内生新动力。深化开发区改革,以“招商+”为方向,固化产业促进措施,赋予各部门新的职责,构建全方位服务产业生态。深化国企改革,以盈利能力为导向,激发存量资产新活力,全面转型“产业运营商”。

用“优生态”绣出城市新颜值。守好美丽蓝天,深化开展扬尘、散煤、挥发性有机物等专项治理,全年优良天数不少于272天。守好美丽河湖,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确保“两河”水质稳定达标,全力打造“幸福河湖”。

用“惠民生”绘就幸福新画卷。新增学位1890个,培育新优质学校5所。正式启用新中医医院。全力加快安置房建设,按期交付,让群众早日回迁新居。

用“兴乡村”焕发振兴新活力。高标准推进总投资19.8亿元的24个项目,高质量完成7大类34项发展指标,建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抓好总投资7.2亿元的36个小城镇项目建设,争创省市级“千万工程”示范村22个以上。

用“防风险”推动治理新提升。深化重点领域排查整治,台账管理、闭环整改,推动事故隐患动态清零。开展城市安全运行体检,完善防灾减灾“四项机制”。“零容忍”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实现省级平安区“六连创”,奋力夺取“平安金鼎”。

 

编辑:以太           责编:姜琼           终审:张建全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