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只有注重德育,才能真正培养出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优秀人才。”西安市经开第五中学的王莉萍老师谈及自己的教育工作时坚定地说。她用21年的教育生涯,铸就了无数学生的成长之路,以德育人,引领着他们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她的讲述里,我们看到了她那份对学生们的深深关爱。
从新手教师到德育主任
回忆起刚入职的日子,王莉萍坦言,那时的她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入职第二年就接手了班主任的工作。面对突如其来的重任,王莉萍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挑起了这份担子。付出很快得到了回报。她的班级在学业成绩和班级氛围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她也因此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在第三年就被评为区级优秀班主任,之后还多次被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
随着工作的深入,王莉萍逐渐走上管理岗位,担任德育主任一职。面对新的角色和挑战,她依然保持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在担任德育主任期间,她不仅要处理学校的各项德育工作,还担任班主任,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但王莉萍从未抱怨过,她始终认为,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值得为之付出一切。
王莉萍在采访时坦言,对于“既是老师又是管理者”这样的工作模式还有些许迷茫。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道德与法治课老师,她早已习惯了与学生互动频繁的课堂教学,而突如其来的管理职责让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面对这种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她采取了一种新的工作方法。她首先将工作按照重要性和紧急性进行分类,然后制定了详细的时间表,确保每个岗位的工作都能得到妥善安排。这样的做法不仅让她在时间上更加游刃有余,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当我站在讲台上,我是学生的引路人;当我在管理岗位上,我是团队的协调者。”王莉萍表示,她非常注重在不同岗位间切换自己的身份和角色。作为道德与法治课老师,她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作为管理者,她则注重团队合作,努力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还处于一个爬坡的阶段。”王莉萍谦虚地说。她表示,作为管理者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虽然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挑战,但她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心态。
用约定让学生学会感恩
王莉萍用实际行动展示了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的品德和情感。她以爱心和耐心对待每一个学生,用心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在王莉萍老师的班级里,有一名性格内向、叛逆的学生小明。这名学生的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在西安打零工,家庭的特殊环境使他在成长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关爱和教育。小明曾经对父母态度冷漠,甚至不尊重,这成了王莉萍心中一块难以放下的石头。
一天,他因为饭卡没钱,在王老师的办公室里给母亲打电话。电话中,小明竟然对母亲说出了“你有病”这样伤人的话语。王莉萍听到后震惊不已,她立即挂断电话,严厉地批评了他。王莉萍告诉小明,这样的言词是对母亲极大的不尊重。在王莉萍的严厉教育下,小明最终向母亲道歉,这是他第一次向母亲道歉,也是他与母亲关系改善的转折点。
为了巩固小明与母亲的关系,王莉萍与他达成了一个约定:小明每天上学时跟母亲说再见,放学时跟母亲说“我回来了”;每周为母亲做一件事情。王莉萍还亲自跟进这个约定的执行情况,每周给小明母亲打电话询问。在王莉萍的持续关注和鼓励下,小明逐渐改变了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他开始懂得珍惜母亲的付出,也学会了感恩和回报。这样的事例常有发生,但在王莉萍的耐心教育下,许多学生不仅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更在心灵上得到了成长。
“问题学生”也有闪光点
在教育的长河中,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星星,他们或璀璨夺目,或默默无闻,但都值得我们去发现、去照亮。在王莉萍的班级里,有一名让她既遗憾又欣慰的学生。
这名学生性格倔强,一度被贴上“问题学生”的标签。在接手他所在的班级之前,王莉萍听到了许多关于他的负面评价:顶撞老师、随意发飙,这样的行为屡见不鲜。然而,当王莉萍成为他的班主任后,却发现这些标签并不能完全定义他。
新班组建的第一天,王莉萍强调了保持教室整洁的重要性。出乎意料的是,这名学生主动举手,表示愿意承担打扫卫生的责任。王莉萍心中暗想,这或许是他为了逃避早读而找的借口。然而事实却让王莉萍刮目相看,他不仅将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还发动身边的同学一起参与,分工明确,条理清晰。
这一幕让王莉萍深感震撼。她开始重新审视这名学生,尝试用更加客观、全面的视角去了解他。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王莉萍发现他并非如传言中的那般不可救药。他有着强烈的责任心和组织能力,能够带领同学们共同完成班级任务。他对待每一项工作都认真细致,甚至会在打扫完毕后用手去触摸地面,确保没有灰尘。
然而,尽管他付出了如此多的努力,但命运似乎并未对他特别眷顾。中考成绩公布后,他未能考上高中。这个消息让王莉萍感到惋惜,但同时也为他的成长感到欣慰。因为在她看来,这名学生的收获远远超出了考试成绩本身。
他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承担责任、如何面对挫折,也学会了如何在困境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这些宝贵的品质将伴随他一生,成为他未来道路上的坚实基石。
“我们常说‘因材施教’,但真正做起来却并不容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需要我们去发掘和培养。我们应该以更加宽容和包容的心态去看待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错误和失败,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在王莉萍眼里,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追求高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她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人。
用管理助力学生成长
“毋孟涛校长经常说,如果一个孩子的集体学习时光终止在初中毕业,这是非常悲哀的一件事情。”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王莉萍。她意识到,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考上高中,更重要的是为他们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于是,她开始了自己的教育探索之路。
为了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王莉萍利用班会、家长会以及一对一的谈话,与学生和家长深入交流。她给每个学生都建立了档案,详细记录了他们的性格、家庭情况以及父母的参与程度。她发现,许多学生的父母忙于生计,很少有时间关注孩子的学习。面对这种情况,王莉萍决定用自己的方式去改变。
“我能管上的我来管,管不上的,我就要想办法,不要让孩子把教育的成果往后拽。”王莉萍如是说。她用行动诠释着这句话的含义。她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她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她用自己的真诚和耐心,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信任。
在她的努力下,班级的氛围逐渐变得积极向上。成绩不理想的孩子,在王莉萍的鼓励下,也重新找回了学习的动力,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当时就告诉自己一定行。”王莉萍回忆起那个特殊的时刻,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今年,王莉萍所带的班级即将迎来中考,这段特殊的时光对于王莉萍来说,尤为重要。在这备考的100天中,王莉萍与学生们建立起更加深厚的感情。相信在她的努力下,他们一定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为自己的未来铺就一条光明的道路。
文化艺术报见习记者 马溯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