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魅力

发布时间:   作者:王伯涛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翻译家傅雷说:“唯有不同种族的艺术家,在不损害一种特殊艺术的完整性的条件下,能灌输一部分新的血液进去,世界的文化才能愈来愈丰富,愈来愈完美,愈来愈光辉灿烂。”翻译家许渊冲又讲:“中国文学翻译工作者对世界文化应尽的责任,就是把一部分外国文化的血液,灌输到中国文化中来,同时把一部分中国文化的血液,灌输到世界文化中去,使世界文化愈来愈丰富,愈来愈光辉灿烂。”这正是陕西省翻译协会40年来“筚路蓝缕,山花烂漫”的责任担当写照。
  接到协会苏蕊老师电话:胡老师从西大办公室搬至西京工作室,需要你来帮忙。
  分类、打包、装箱、运输、装车,一切在井然有序中进行。中午坐在马路边用餐,我贸然问胡老师,什么是翻译的艺术?胡老师讲:“好的翻译等于创作”,文学翻译是艺术,是“1+1=3”的艺术。译词:1+1=1(形似而不意似);译意:1+1=2(意似);译味:1+1=3(神似)。哪种方式好不言而喻。李白在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到宣城,认识了一位有姓无名的卖酒老人,一说是纪叟,一说是戴老。老人酿酒叫“老春”,味道醇厚。李白一尝,就与这家小酒馆结下了不解之缘,不料几年之后,李白旧地重游,再到酒馆的时候,老人却已经长逝了。李白就在酒馆墙壁上,写下了一首哀悼老人的《哭宣城善酿纪叟》: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
  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这首诗只有短短四句二十个字,但要译意又要译味,并不容易。这是一首哀悼死者的诗,但李白却把纪叟当成了一个活人,说他在黄泉之下还在酿酒,这说明李白对美酒多么热爱,对酿酒的老人多么深情,甚至希望他死后还能酿酒。其次,分明是李白怀念纪叟,却反说成是纪叟在黄泉之下也怀念他这位“知己”,这就使他的怀念之情更加深了许多。最后,李白用了“黄泉”“老春”“夜台”等带有民族文化色彩的字眼。要用另外一种文字来表达这些词汇的意义,传达文字的情趣,那就更困难了。
  听了胡老师的翻译艺术,翻译有这么多“玄学”,让我有一种冲动,冲动中要体味唐宋诗词与译文的真谛。
  几位学生听得入迷,中国诗歌的英译原来还可以这么诙谐、幽默、风趣!我们大家笑得酣畅淋漓。
  凌霄即将要去英国UCL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对照临场翻译,让胡老师点评、修改。这样随时随地的学习未来也许会产生“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吧。
  在回家路上,我很感慨:原本今天来是帮老师搬家的,不承想,却参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学翻译沙龙”。

编辑:北月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