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角

发布时间:   作者:  来源:群众新闻

“今天参加‘新农民讲堂’,现场听了李春花、郑传家等几位致富能人传授的致富经验,我很受启发。”5月11日,柞水县营盘镇朱家湾村村民余应龙说,“我打算把自家老房子改造一下,开办民宿农家乐。”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柞水县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针对区域特点和需求,在全县开设“两新讲堂”,即在移民搬迁小区开设“新市民讲堂”,破解安置群众情况不了解、居住不习惯、风俗不相同的实际问题;在农村开设“新农民讲堂”,进一步提升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

柞水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陈晓琴说:“群众需要什么,大讲堂就讲什么。‘两新讲堂’围绕‘讲什么、谁来讲、怎么讲’来组织实施,激发群众首创动能,用群众语言讲好新时代群众故事,让群众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角。”

“群众视角”看问题

“群众语言”讲道理

4月11日,针对目前农村较为普遍存在的“厚葬薄养”现象,红岩寺镇盘龙寺村党支部书记王春生,用当地群众听得懂、能接受的语言,给大家讲移风易俗的道理。台下几十名村民有的频频点头,有的若有所思。

柞水县重视选优配强宣讲队伍,征集并建立讲师人员信息库,组织以县内外在职各行业专家、基层优秀党员、身边好人、乡贤、致富带头人等有示范作用的先进典型和城乡退休老干部、老专家、老军人、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人员为主体的志愿宣讲讲师400余人,让群众当主角,让群众亲自参与、互动。

“心怀‘国之大者’,当好秦岭生态卫士。”4月17日,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师、柞水县委党校教师李莉,在下梁镇嘉安社区进行宣讲。她将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用百姓话语,通过小故事深入浅出地进行阐述,赢得在座群众阵阵掌声。

“大讲堂从基层群众中选取乡贤人才、致富能人、道德模范、优秀党员等作为主讲人员,针对群众身边普遍存在的现象、关心的话题,用‘群众视角’看问题、‘群众语言’讲道理、‘百姓故事’举例子。只有这样,大家才乐意听、记得牢、有共鸣,实现在潜移默化中成风化人。”柞水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戴昕说。

解开群众思想疙瘩

解决群众具体问题

“浇水要注意干湿交替,湿要湿透,干要干透,这样长出的木耳才比较厚实。”4月25日,在金米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致富能手肖青松从地膜铺设、菌棒摆设、浇水、采收和晾晒等各个环节,给村民传授木耳种植技术,破解部分群众想栽植木耳又没掌握技术的难题。

针对群众的困惑和实际需求,柞水县通过与群众聊家常、话农事、谈农情,答疑释惑,破解产业发展难题;有针对性地组织政策形势宣传和生产技术讲解、致富经验交流、创业之路剖析,邀请专家传授科技知识,让能人大户分享致富经验,引领群众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劳动者。

“通过创新开展‘1+1’乡村院落会、‘新农民讲堂’、板凳会等活动,我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鲜活典型的事例,解开了群众思想上的一些疙瘩,又破解了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起到了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的效果。”金米村党支部书记李正森说。

“话筒”交给群众

听取群众“感”言

“现在,两个娃都在县城上学,我在学校找了份临时工作,孩子的爸爸在县城打工,一家人生活越来越好。我相信将来会更好。”柞水县乾佑街道仁和社区移民搬迁户陈敬部在“新市民讲堂”上,分享自己一家搬迁后的生活。

柞水县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大讲堂活动,将“话筒”交给群众,充分听取群众“感”言,通过开展身边好人谈道德事迹、星级文明户谈移风易俗新风尚等交流活动,引导群众向上向善,自觉成为新思想、新风尚的传播者,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融入日常生活。

“家和万事兴。孝敬公婆是每个儿媳应该做的,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曹坪镇九间房村的“好媳妇”任彩霞的分享,赢得了村民阵阵掌声。

“彩霞为我们全村村民树立了榜样。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分享学习,促进村上逐渐形成尊老孝亲的良好风尚。”村党支部书记吕道杰号召村民向任彩霞学习。

柞水县通过“两新讲堂”平台,培养了一批有道德、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农民、新市民,有效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让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氛围越来越浓厚,村容村貌持续改善,群众文明素养进一步提升,为乡村全面振兴不断注入力量、提供丰厚的精神滋养。(记者 郑斐)


编辑:北月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