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大局观(连载87)

发布时间:   作者: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穆涛

守宫是壁虎的一种,颜色玄青,体态小巧,是古代宫廷中隐秘豢养之物,用以验证宫女的贞洁。据传说,此物的身体长到一定阶段,便在食物中配以朱砂,渐渐朱砂增量,直至完全以朱砂为食,小壁虎们就中朱砂毒而终其生命了。肢体经过密闭阴干,不能受光亮,之后研磨成粉,称为“守宫砂”。女子入宫的最初几天,须接受一系列体检,贞洁是其中一项,检验合格,在其手臂的某个穴位以守宫砂涂点成痣,称“守宫痣”,相当于盖了一个已检验的章子。以后一旦有了男女交娱之事,守宫痣则自行消失。这个说法,只是民间风闻,未见史料记载,属于小说家言,也不知道靠谱不靠谱。

射覆事件之后,东方朔就常侍汉武帝左右了。

  

三件天大的事

东方朔的了不起之处,是直言上谏汉武帝的三件私事。天子的私事,比公事都要紧,真真是天大的事。


第一件,力阻修建皇家园林上林苑。汉武帝刘彻十六岁即位,雄心勃勃,当年就面向全国征召数百位“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入宫,组建成自己的文化参谋团队。这批人也称“贤良文学”,汉代的“文学”一词跟今天的含义不太一样,今天的人,把文章或小说、诗歌写成规模了,就称文学家。汉代的含义是以文成学,指既饱学又见解出众的人。即位之初的刘彻自知羽翼待丰,此时也受制于皇太后,国家政务之事跟大臣们一样,须“奏事东宫”,因而收敛锋芒。但他韬光养晦的方式是积极的,一是微行,二是狩猎。

微行就是微服出访,做民意调查。从西安周围现存的池阳宫、黄山宫、长杨宫、宜春宫四处遗址来看,汉武帝当年把长安城周边的四个县——三原、兴平、周至、长安基本都走遍了,“北至池阳,西至黄山,南猎长杨,东游宜春”。这四个行宫,都是刘彻当年微行的驻跸之处。

每年八九月间,是汉武帝的狩猎季,但此时也是秋作物的成熟时节,汉武帝狩猎的地方在终南山脚下。正是因为醉心于狩猎,第一件私事就被引发出来了。

汉武帝狩猎也是微服,不敢暴露天子身份,“常称平阳侯”。虽然是微服,但毕竟是皇帝出行,随员以及猎友众多,“与侍中、常侍、武骑,及待诏陇西北地良家子能骑射者”,几百人的队伍,夜里八点半从宫中出发,“漏下十刻乃出”,次日早晨到达终南山下,在庄稼地稻田中纵马追逐鹿、野猪、狐狸、兔子,还有过与熊肉搏的经历。“旦明,入山下驰射鹿豕狐兔,手格熊罴,驰骛禾稻粳之地”。

关于“漏下十刻”这个出发的时间点,需要做一点解释,古人夜漏计时,从黄昏六点开始,每个时辰八刻,相当于每小时四刻,每刻十五分钟。以此计算,“漏下十刻”为夜里八点三十分。

中国古人计时讲时辰,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以后,称中式计时为大时,西式为小时,大时一昼夜十二,小时一昼夜二十四。

如此规模的狩猎,践踏毁坏了大量农田以及待熟的庄稼,进而激起民愤。老百姓集体上访,“民皆号呼骂詈,相聚会,自言鄠杜(今西安鄠邑区)令”。县令赶到现场,也不知内情,慑于狩猎的大场面,请求谒见平阳侯,但遭到外围警卫侍从的傲慢拒绝。县令大怒,拘捕了几名“非法分子”,审讯时见到宫廷内侍物品,才知道狩猎者是汉武帝,拘捕的几名侍卫验明身份后被释放。“令往,欲谒平阳侯,诸骑欲击鞭之,令大怒,使吏呵止,猎者数骑见留,乃示以乘舆物,久之乃得去。”县令不敢怠慢,将此事逐级紧急上报至丞相。丞相首先安排加强沿途安全保卫工作,之后又几经调整,做出了制度性决定,将阿房宫以南、周至县以东、宜春宫以西三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登记造册,规划建设上林苑。“举籍阿城以南,整屋以东,宜春以西,提封顷亩,及其贾直,欲除以为上林苑。”

汉武帝大悦,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东方朔说话了。

上大说称善,时朔在旁,进谏曰:“臣闻谦逊静悫,天表之应,应之以福;骄溢靡丽,天表之应,应之以异。今陛下累郎台,恐其不高也;弋猎之处,恐其不广也。如天不为变,则三辅之地尽可以为苑,何必盩厔、鄠、杜乎!奢侈越制,天为之变,上林虽小,臣尚以为大也。”

(未完待续)

编辑:文卿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