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耘
归有光夫妻(今已亭亭如盖矣)
长情的爱不在于轰轰烈烈,而在于平平淡淡、点点滴滴。夫妻间的爱往往体现在柴米油盐、锅碗瓢盆这些家庭琐事上。更有些模范夫妻,将这种平淡的生活,过成了琴棋书画,留给后世无数感动。明朝著名散文学家归有光和他的妻子魏孺人就演绎出了这样一段爱情传奇。
归有光(1506-1571)是明朝散文大家,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纵观归有光散文,不见重大社会题材、经邦纬国之论,有的只是一些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但却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实生动,有诗一般的意境,是我们普通大众够得着、感受得到的体验。以他自己的书斋命名的散文《项脊轩志》是归有光的代表作。
归氏一族早在归有光出生之前就日渐衰败。他八岁时母亲去世,留下三子两女,生活自然艰难。相反,他的妻子魏孺人的父亲是光禄寺典簿,伯父更是“当世名儒”,社会地位很高,可以说是一位标准的白富美。好在,魏家看重归有光的才华,并未计较当时他家境贫寒,将16岁的女儿嫁给了归有光。
跟着当时尚未获取功名的归有光,魏氏将要过的清贫生活是可想而知的。可每次回娘家,魏氏对于清贫的生活只字不提,反倒时常与姐妹们谈起两人在项脊轩中一同读书闲聊的好时光。
她回娘家归宁时,小妹就好奇地问她何为阁子,生活情趣,跃然纸上。(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他们不仅有羡煞旁人的生活情趣,还有相互勉励的幸福时光。如魏孺人勉励他:“吾日观君,殆非今世人。丈夫当自立,何忧目前贫困乎?”她赞他有惊世之才,应当发愤图强,眼前的贫穷算不得什么。不得不说,魏氏的勉励,是成就未来归有光的重要动力之一。
让人扼腕叹息的是,归有光最爱的女人只陪了他四年。嘉靖十三年,21岁的魏氏病逝,那时他们的女儿才四岁,儿子尚在襁褓之中。他曾以为,他们会相携到老,但是命运弄人,短暂的欣喜换来的是长久的悲痛。于是,他将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都写进了那些细腻优美的散文之中,也成就了《项脊轩志》的美名。如其中诗一样的语言: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
明月半墙,桂影斑驳,
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
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今已亭亭如盖矣。
字里行间,言有尽的,虽然只是妻子生前淡雅平凡的生活小事,而意无穷的,则是归有光心底,对妻子的浓浓哀思与无限追忆。
斯人已逝,惟余生者,独望轩舍,独坐陋室,念念不忘,伤痛不已。爱情的质量,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深入骨髓的那份相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