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旺山:坚持读书 享受诗和远方的田野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宋光 时间:2022-04-23
“我能从一个农村娃成长为一名军官,一名记者,一名作家,一名从事文化工作的高级知识分子,而且在每一个人生阶段,似乎都取得了一丁点儿的成绩,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读书。”在“世界读书日”前夕,作家王旺山接受了文化艺术报记者的采访,回想起自己40年的读书历程,他感触颇深。 王旺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渭南市作协顾问。现任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主任。 “我与书籍结缘,还要从在部队当兵的时候说起,因为当时单身又没有别的爱好,唯有书相伴。”王旺山这样形容自己对书籍的热爱,“别人在打扑克牌,我在读书;别人在聊天,我在读书;别人在打球、散步,我在读书;训练施工间隙,我还在读书。总之,一句话,在部队的十几年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精读了好几百本书。” 在那让人热血沸腾的军营,除了工作训练,王旺山从书中汲取了大量的知识。因为时间充裕,又相对稳定,加上可以自由支配每个月的津贴,从古代文学史到现代文学简史,从当代文学史稿到外国文学简史,大凡书上提到的作家作品,只要能借到买到,他来者不拒全部认真读了一遍。除此之外,他还阅读了大量人文社科哲学类书籍。 怎么也没有想到,王旺山读的第一本书居然是《三国志》。那时候他上小学四、五年级,无意间在家里发现了一本没有书皮已经泛黄的厚厚的课外书,文字还是繁体字,尽管很多字不认识,王旺山却读的津津有味,囫囵吞枣般看完每一个吸引人的情节,然后在课间时间有模有样的把书里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看着同学们崇拜的眼神,别提多得意了……后来才知道那是一本历史小说,叫《三国志》。 “现在想想就可乐,你说一个十来岁的农村孩子,咋能看得懂《三国志》呢?但那确实是我看的第一本书。”关于读书,王旺山还讲了这样一件记忆深刻的事——克扣家里买盐的钱买小说! “当时上几年级已经记不清了。一天中午放学回到家里,母亲塞给我一块钱让我到不远的供销社去买盐。到了供销社,在文具柜台前我眼前一亮,玻璃柜里除了我看过的几本连环画以外,旁边还摆放着一本薄薄的书。那是一本名叫《虾球传》的小说(广东黄谷柳长篇小说)。当时,连想都没想就先买下了那本小说。回到家里后我把盐袋子搁在案板上,抽身就跑到了大门口,坐在石头上看新买的书。吃饭的时候,母亲黑着脸质问我,怎么一块钱的盐只装了半罐罐,比以前少了很多。我瞪着眼就是不承认用一毛五分钱买小说的事。后来,母亲看我嘴硬,很生气,用笤帚打我的屁股。没办法,我只好吞吞吐吐的说出了买书的事。开始,母亲还不大相信我的话,直到我从裤腰上掏出那本《虾球传》,母亲的气才消了一些,反复说我是倒财子,乱花钱。” 现在说这些,很多人可能不以为然,觉得这不算什么事。其实,你无法想象,在四十多年前的渭北农村,一块钱对于一个孩子多的家庭来说意味着什么。读书固然重要,但让孩子们吃饱、穿暖才是大人们的头等大事。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十几年的军旅生涯,让王旺山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并一直坚持到现在,每天不管多忙多累,总会在睡前挤出两个小时看书。正因如此,提起读书日,他便不自觉的发出了前面的感慨。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王旺山很喜欢汉代刘向说的这句话,他觉得,读书可以拓展你的视野、认知,以及对事务的判断能力,可以让你的内心更丰沛,多一份自信,少一些焦虑;多一份柔软,少一些涙气;多一份宽容,少一些恐惧,久而久之,就能享受到读书带来的身心健康与和谐人生。 “一个人的成长、进步,都有一个过程,他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口吃成一个胖子,他同样需要阳光、雨露、土壤,缺一不可。和植物一样,同样需要光合作用,没有捷径可走。那么,读书解决的不是你的身体成长的问题,而是一个人是否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国家的栋梁之才。”王旺山认为,读书可以治愚。 诚然,人生需要阅读就像花儿需要阳光、植物需要水分一样,阅读是为我们精神提供养分的源泉!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热闹的城市,需要安放一张安静的书桌。清晨、午后、黄昏,让我们放下手机,丢掉捧起一本书,咀嚼其中另一个世界,品味书中的纷繁广袤,思想的洗礼和心灵的滋润,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理想的书房,会因人而异。对作家而言,除了独立、安静的空间以外,可能更需要一种氛围,需要一种与个人气质相匹配的气场,或者有着某种特殊爱好的现场布置。于我而言,随性而相对封闭的空间,更能让我聚精会神,进入无我状态。”30多年前还在部队的时候,王旺山有了第一个书房,10平米的宿舍:自己用毛笔写了两个大大的篆书,贴在门上方的两块玻璃里面——空斋。 为啥叫空斋?“那时候,我没有存款,宿舍也是空空如也,但我渴望自己拥有丰沛的精神世界。那些年,我的确很享受那个空间给我带来的安宁,让我心无旁骛,与我的十几箱子书为伴,静心读书写作而不觉得孤独。” 后来,转业到地方,王旺山有了自己真正的书房,他的十几箱子书终于有了一个安顿的空间。他请一位书法家写了一幅“空斋品梅”的作品却没有悬挂起来,因为始终忘不了在“空斋”的美好时光。以至于,多年来在比较重要的文稿上,落款都会写上“空斋”两个字。 “我觉得这个书房名有几分禅意,即使不用挂在墙上,它也会存留在我的心里——事实上,这些年我的这个书房名,像一个无形的魔咒,一直盘旋在我的周身,影响且导引着我的人生。” 为了静心创作,王旺山说服爱人,专门购置了一间60平米的房子做书房,并起名“独立书房”。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铁花》就诞生于此。 在新书房的门上,有这么一副对联: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我觉得作为一名当代作家只有具有独立的思想,才可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所以就有了‘独立书房’这个名字,也是希望时刻能感受到陈先生所倡导的独立精神与自由思想的鼓舞与激励,让自己能够不断成长,不断进步,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国学大师陈寅恪在1929年纪念王国维时,提出学人应该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追求的学术精神与价值取向,王旺山非常欣赏这句话。 全民阅读,已经成为人类发展进程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共识。供职文化艺术中心,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王旺山积极致力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据群众需求,组织、引导开展阅读活动,培养、满足广大群众对阅读经典的文化诉求。同时,创办了陕西省首家大型文化沙龙——故事渭南,坚持渭南人讲渭南故事,以读、讲、演等形式,增强广大群众的文化自信,讲好渭南故事,建设美好家园。并且,以渭南非遗展示传习馆为平台,持续开展各类读书、朗诵活动,引导、提高全民阅读水平。 身体和思想,总要有一个去远行。世人谁不想去看世界?我们时常想着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可现实总是有太多的无奈,我们的精力、时间、经济能力有限,无法满足周游世界的梦想;我们的生命有限,无法亲身经历不一样的人生……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工作之外,繁忙之余,读一些书,延伸个人的知识边界,拓展个人的视野,并坚持下去,你就能体会到诗和远方的精神境界。”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宋光 编辑:大风扬沙 责编:高思佳 终审:赵梓希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