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 > 己亥清明公祭 >

守望五千年 我在这里等你回家——黄帝手植柏的自述 2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编辑 时间:2019-04-06

清明,正是游子回乡祭祖的时候。老宅的院子里往往有那么一棵老树,刻录着家族密码,静候晚辈回听祖辈的足音。

这一天,更是中华儿女齐聚黄帝陵,祭祀人文初祖的时候。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里也有那么一棵苍劲挺拔的古树,见证、诉说着中华文明之脉。请听——黄帝手植柏的自述。

黄帝手植柏。 张会文摄

我是一棵树,一棵黄帝陵前的柏树。

我的身高有19米;我的腰围,人们都说是“七搂八拃半,疙里疙瘩不上算。”请不要惊讶于我的粗壮繁茂,因为我已经五千岁了。

我本是一颗普通的种子,是黄帝将我亲手栽种在桥山的黄土地里,因此我被称作黄帝手植柏。

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开拓者和奠基者,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崩,葬桥山”。自那时起,我便开始了与黄帝陵的千年守望。

清明节至,人心思归。这一天,人们都要祭祖扫墓,为先人的坟茔培一把新土。也是在这一天,海内外的中华儿女溯源、寻根、凝心、铸魂,在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陵前,献上延续千年的长天一叩。

昨天,己亥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黄帝陵举行。34咚鼓声悠远,56米飞龙腾空,海内外万余名中华儿女代表齐聚桥山,缅怀轩辕黄帝功德。“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以毛泽东《祭黄帝陵文》为词的《黄帝颂》,在112名海内外少年儿童的深情吟唱中响彻桥山……

细细数来,从汉武帝堆土筑台祭祀黄帝算起,历代在黄帝陵祭祀黄帝,已经两千多年了。在我旁边的碑廊里立着46通古碑,上面记载着中华民族历史上对黄帝陵的保护和祭祀。其中,有36通石碑记刻的是历代皇帝亲自颁发的祭文——御制祝文。这些古碑和我一样,犹如一部部“活”着的历史,见证着中华文明的世代传承。

还远不止如此。

在我身后,是全国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柏树群。这里有8.3万余株古柏,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年龄在千岁以上。这些并不是天然林,而是由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种植并保护的。柏树群中有汉武帝祭祀黄帝时曾悬挂铠甲的挂甲柏,也有浑身上下几乎没有叶子、树干盘旋而上像兽角一样的龙角柏。近些年来,我们周围还有了“炎黄子孙林”“侨胞林”“侨心林”“思源林”等越来越多的新成员。

桥山起伏绵延,翠柏千年成荫。我们静静地守护着黄帝陵,也拥抱着每一位回来祭祀祖先的中华儿女。无论经历多少风雨,我们都一直在这里,等你——

有一年清明节,一位白发老者在家人的搀扶下,踉跄着来到黄帝陵前。刚进陵园,他“扑通”跪地,抱着我失声痛哭:“回来了,终于回来了啊!”

老人满腔深情,十指有力地抚摸着我的千年纹路;我也枝叶簌簌,想要尽力向他伸展。那一刻,风动、树动、心动,我与远方的游子有一个紧紧的、浓烈的拥抱。

除了清明公祭,黄帝陵每年还有重阳民祭。在充满最朴素情感的民祭仪式上,孩童跟随长者一起祭祀祖先:

“跪——”在长者的指引下,孩童慢慢地弯曲双腿、跪膝在地。

“拜——”双手叠加前伸,俯身伏地,向人文初祖行叩首之礼。

跪拜叩首,是认祖归宗,更是血脉传承。孩童的动作略显稚幼,但透过那明亮而坚定的眼神,我看到他的心里种下了一颗承续着中华文明基因的种子。

沐风五千年,我常常在想,为什么黄帝在中华儿女心中有如此崇高的地位?

在我眼里,黄帝他作衣冠、造舟车、教蚕桑、定音律、发明指南车;身为部落首领,他身体力行,亲力亲为;他一统三大部落,建立部落联盟;他与百姓一起追逐安居乐业的梦想。

中华民族精神,就是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在黄帝的功德里我找到了这些伟大精神的源头,在历年公祭黄帝的祭文中,我也听到了中华儿女对民族精神的有力承续,更听到了他们砥砺前行,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铿锵脚步:

丙申年清明,我听到——五大发展新理念,引领经济新常态。习马会,同胞手足举世瞩目;乌镇聚,环球之内互联互通。

丁酉年清明,我听到——改革深化兮树四梁八柱,民生改善兮佑万众安康。经济增长兮助国力繁盛,文化自信兮铸时代华章。

戊戌年清明,我听到——“一带一路”连五洲命运,精准脱贫惠华夏山乡。翱空潜海创新加速,扩绿治污沃野新妆。

己亥年清明,我听到——四十年改革开放,家国富裕;新时代奋发图强,筑梦夙夕。核心掌舵,稳征帆驰风骋雨;上下同欲,众志成复兴可期。

我脚下的沮河里,盛满了中华儿女溯源、寻根的感动与热泪;我扎根的黄土里,累积着中华民族凝心、铸魂的奋进与汗水。我见证了中华文明之脉的绵延赓续,也正见证着中华儿女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高歌前行。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在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里——

我是一棵树,一棵守着源头的树,一棵见证传承的树。 (记者 张玲玲)

4月5日,己亥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黄陵县桥山祭祀广场举行,海内外万余名中华儿女代表参加典礼。 记者 刘强摄


守护精神标识 振奋民族精神

陕西日报评论员文章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又到一年清明时,桥山永翠,古柏长青,多少中华儿女从海内外汇聚而来,满怀虔诚地祭祀中华民族之人文初祖。

高徒桥山上,关河万里长。又到一年清明时,壮哉中华,乾坤朗朗,多少炎黄子孙不远万里寻根溯源,饱含深情地追忆中华文明之生生不息。

我们缅怀初祖,四海同钦!我们仰望桥山,心潮澎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这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历史记忆的文明之脉,更是激励全体中华儿女向着共同梦想奋勇前进的文化之基。让我们守护好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赓续中华文明之脉,筑牢文化自信之基,把伟大的民族精神一代代传下去,让全体中国人民和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共享幸福和荣光!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慎终追远的传统。桥山之阳,谒陵祭祖,像血脉一样于历史长河之中流淌而来,是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传统盛事。从跨越五千年的“黄帝手植柏”,到“炎黄子孙林”“同心林”等新柏林的连根繁衍;从秦汉以来公祭活动的盛大典礼,到千百年来民间祭祀的香火延绵,无不见证着炎黄子孙守护精神标识、振奋民族精神的坚定信念和坚实行动。不论树的影子有多长,根永远扎在这里。今天,让我们把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好好守护,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凝聚起海内外中华儿女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共同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回眸文明之路,从黄帝时代起,一代代中华儿女的辛勤劳动和传承守护,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唯一从未中断的文明。万里寻根,历久弥新,始终寄托着炎黄子孙对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开创中华文明的绵绵赤心。今天,让我们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加快黄帝陵文化园区建设,加快推进文化强国强省建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荡国家和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绘就中华儿女赓续中华文明之脉、筑牢文化自信之基的美好图景。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眺望复兴之路,古老的文明“密码”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蕴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智慧。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很多,伟大梦想绝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尤需民族精神的薪火相传、与时俱进。今天,让我们共同缅怀人文初祖轩辕黄帝,传承和发扬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把民族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宣示创造新时代光辉业绩的壮志豪情。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更好守护精神标识、振奋民族精神,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推动承载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陕西日报评论员)


两岸连心 同承一脉——台湾人士谈黄帝陵祭祀

洪秀柱

中国国民党前主席,2018年参加戊戌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

慎终追远是炎黄子孙共同的文化传统。我们将牢记血浓于水,积极推动两岸交流合作,促进台商来陕分享“一带一路”建设机遇,以实际行动增进两岸人民福祉,共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林丰正

中国国民党前副主席,2014年参加甲午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

两岸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有共同的血缘和文化。只要双方锲而不舍向前走,发挥共同的智慧、感情和毅力,就一定能够让中华民族在国际舞台上发光发热,达成重振中华、共圆中华梦的理想。

陈镇湘

中国国民党前副主席,2017年参加丁酉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

有机会亲赴陕西向人文初祖表达追思,感到无比激动。两岸同胞都是炎黄子孙,有共同的根脉和血缘,希望携手并肩、齐心协力,进一步加强交流沟通,共同开创中华民族美好明天。

江丙坤

已故海基会前董事长,2013年参加癸巳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世界华人有着相同的血脉源流和文化基因。我看到来自大陆、港澳台及海内外上万名中华儿女代表集聚这里,虔诚祭奠我们共同的祖先,这进一步加固了华人间的连带心和团结心,让大家心中升腾起更加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这对世界华人团结一致、携手发展有着重要历史和现实意义。

刘兆玄

台湾中华文化永续发展基金会董事长,2019年参加己亥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

中华文化是两岸交流的“最大公约数”,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根源的象征,举行公祭典礼很有意义,可以凝聚四海之内的华人,这也是炎黄子孙齐心协力振兴中华文化的体现。

郁慕明

新党主席,连续8年参加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

祭陵不单单是一个仪式。从寻根祭祖,到扎根尊祖,我要把根扎得更深、伸得更广。只有让两岸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公祭,更加尊崇祖先,中华文化中的道德伦理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才能得以继续弘扬和彰显。

宋楚瑜

亲民党主席,2005年率亲民党大陆访问团祭祀黄帝陵

黄帝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到黄帝陵看了之后,就感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是有印证的。我们不必去验DNA,就晓得在台湾,不分河洛人、客家人和外省人,我们的文化、血缘都是本于同一血脉。我们用慎终追远,不忘根本,来访问我们自己的发祥地。 (记者 何宇整理)

4月5日,眺望桥山黄帝陵。记者 刘强摄


四十六通古碑带你触摸历史


在黄帝陵轩辕庙的碑廊中陈列着46通古碑。这里可以找到历史上在黄帝陵栽种松柏、重修轩辕庙的记录,也能看到36通由历代皇帝亲自颁发,并派朝廷大臣前来致祭的“御制祝文”。历经千年,字有斑驳,但这些古碑却能让我们在厚重的镌刻中看到最清晰的历史印记。


4月4日,游客参观轩辕庙碑廊。 记者 赵晨摄

北宋嘉祐六年栽种松柏圣旨碑

此碑于北宋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刻立。碑文记载宋仁宗赵祯因坊州有轩辕黄帝陵,下令坊州在桥山栽种松柏。坊州依圣旨于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栽种松柏树一千四百余株,并免除寇守文、王文政、杨遇等三户差役粮税,令看守桥陵。

元泰定二年禁伐黄陵树木圣旨碑

碑文记载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在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下圣旨,保护轩辕庙建筑,禁伐桥陵树木,并免除宫观、寺院所属地税、商税。对破坏桥陵之人,官府加重处罚。此碑刻于北宋嘉祐六年栽种松柏圣旨碑之碑阴。

黄帝庙免除税粮记碑

此碑于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刻立,砂石质。碑文楷书20行,满行42字。刘仕撰文,刘光升书丹。碑文记载黄帝庙免除税粮之事。

明天启元年御制祝文重修庙记碑

此碑于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刻立。碑阳碑文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明天启元年御制祝文;下部为明中部县知县窦如芳撰《轩辕黄帝庙重修记》。碑阴为国子监生寇永清撰“修黄帝庙跋文”及诗一首。额篆书4行,行2字,刻“亿万斯年寿我家邦”。

重建轩辕黄帝庙碑

此碑于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十月刻立。碑额篆书3行,满行2字,刻“重建轩辕庙记”。赐进士出身四川分守川北道布政使司右参议前四川道监察御史玉华杨素蕴撰文,廪生寇一清、郑居广书丹。碑文记康熙初年因年久失修,卢崇峻、贾汉复等官员筹款重修建黄帝庙事。

清康熙二十一年御制祝文碑

此碑于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刻立。碑额篆书2行,满行2字,刻“御制祝文”。碑文由满、汉合刻,汉文楷书8行,满行44字;满文9行。碑文记载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继位后,天下升平,特遣工部右侍郎苏拜于康熙二十一年三月十六日祭祀轩辕黄帝事。

清乾隆二十五年御制祝文碑

此碑于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刻立。碑额行书2行,满行2字,刻“御制祝文”。饰波浪纹。碑文楷书16行,满行28字。碑文记载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因西归克捷,特派遣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赫庆于乾隆二十五年正月初八祭祀轩辕黄帝事。(记者 何宇整理)


编辑:金苗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