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文物“开口”、火箭“圈粉”!陕西网络正能量组队“上大分”

来源:群众新闻 作者:王轩宇 时间:2025-07-29

当塞上清风拂过榆林传媒中心,陕北民歌《渔家傲·秋思》的苍劲旋律拉开了一场关于文明与力量的聚会序幕。7月29日,2025陕西网络文明大会陕西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题活动举行。专家学者、正能量网红、媒体代表与现场观众齐聚一堂,以创新实践与深度思考,共同探寻网络空间向上向善的“陕西密码”。

创新表达:让文明之声“破圈”生长

当历史文化博主赵炜琼(@娓娓道来)放弃金融高管生涯,用“时空对话”叩响千年文明的大门,一场与厚重历史的交互已然产生。《写给唐玄奘的一封信》在抖音收获百万播放量,全网粉丝突破200万。她用四百余期视频证明:唯有深扎文化沃土、创新表达形式,才能让历史“活”出网络生命力。“每一次创作,都是与先贤的真诚对话。”她的信笺跨越时空,将小众文化推向大众视野。

一根网线,同样改写了陕北山村的命运。佳县姑娘王宇梅(@王家三闺女)站在窑洞门口寻找信号的身影,成为“王家三闺女”账号的起点。从红枣到五谷杂粮,从微信朋友圈到百万粉丝直播间,她带动乡亲售空田间的优质农产品,更吸引网红助销50万元,资助老人与学校10余万元。“窑洞无信号,但奋斗有回响!”她的乡愁与共富路,正是网络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西安航空学院教师梁毅辰(@苟胜老师)用幽默拆解航天原理,让“仰望星空”的梦想照进百万网友生活。当西工大学生因他的视频报考航空专业时,他更坚信:“科普的意义,是让中国多一群仰望星空的人。”

多元聚力:构筑清朗空间“共同体”

文物如何穿越时空?汉阳陵博物院以“二十四节气”为引,推出72期融合非遗科普、文化拓展与国际传播的视频,播放量破百万。陕西省文物局融媒体中心用“平台筑基、内容破圈、科技新生”三把钥匙,开启文明传承新范式:唐三彩侍女俑跳起“拍灰舞”,兵马俑大开“机甲演唱会”,这些“戏精”文物让年轻人在弹幕惊呼:“原来你是这样的文物!”

国际舞台上,陕西故事正借力“洋网红”打破认知壁垒。陕西国际传播中心以“一条主线、一个联盟、六个朋友圈”构建全球传播网,2025年前7个月,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点击量超2亿,其中10W+爆款视频超60条。荷兰博主“桑德在欧洲”策划的“自费邀请外国乐队为中国写歌”,单条播放量超12万,引发海外网友高频点赞。

创造转化:扎根沃土更要“守正创新”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周勇教授在专题报告中,为这股奔涌的正能量注入了更深层的思考。他强调,激发网络正能量的生命力,关键在于“守正创新”:既要深扎文化沃土,守住中华文明的根脉;更要拥抱时代风尚,善用新技术、新语境、新场景进行创造性转化。他以陕西实践为例,特别指出西安应打造“可消费的历史”,将千年古都的文化基因转化为现代城市的发展动能;咸阳则需活化秦风基因,塑造“可穿戴的历史”,让厚重的文明在生活场景中轻盈流淌。这为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国家形象提供了清晰的“陕西路径”——唯有根植大地、创新表达,正能量才能在网络空间真正扎根、蓬勃生长。

巍巍秦岭无言,滔滔黄河奔涌。这场汇聚政府、学界与网民的对话,正将三秦大地的文化基因转化为网络空间的清澈底色。当陕北民歌的余韵散去,文明的火种已借云端燎原——以创新为舟,以责任为桨,陕西正携手亿万网民,驶向天朗气清的精神家园。网络文明的生命力,正从这沃土中破土而出,向阳而生。(群众新闻 记者 王轩宇)


编辑:晓佳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5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