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春风过玉关 欲栽大木柱长天
西部书界新秀系列书法研修班综述 来源:未知 作者:编辑 时间:2018-12-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012年,中国书法家协会为中国书坛繁荣兴盛之大计,以中国西部地区培养书学人才为目的,启动创办了《中国书协西部书界新秀系列书法研修班》(以下称研修班)这一战略工程。此项培训工程是中国书协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实践,是为响应国家“文化精准扶贫”号召,做好“文化精准扶贫”工作,提高文化自信,展示西部地区优秀的文化资源,激发西部地区书法新秀的创造活力,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举措。研修班从2012年5月开班至2017年11月结束,历时近6年,共三期十五个班,培训学员达千余人。这是自中国书协成立以来培训时间最长、培训人数最多、培训人员层面最全、覆盖少数民族地域最广,对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影响深远的一次大型公益书法培训。 六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中国书协西部书界新秀系列书法研修班,已然成为一个响亮的品牌。研修班在启动之初,中国文联原书记赵实曾专门做出批示,称其是“一项惠民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期间还派员到研修班实地考察调研指导。研修班结束后,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西部书法人才培养千人计划在张海主席出资、悉心指导下,在中国书协的精心组织实施下,历时六年,成效显著,必将对我国西部地区乃至全国书法人才培养和书法艺术发展产生积极长远的影响。这件大事做得好!”使我们深受鼓舞。 承蒙中国书法家协会和张海先生信任,委派我来主持完成此项工作。作为研修班的负责人兼班主任,现将研修班的情况综述如下: 一 举目全国,各种书法培训班、冲刺班比比皆是,那么西部研修班作为中国书协高瞻远瞩的战略工程,究竟要办成一个什么样的班呢?理念是灵魂,理念是先导,如何定位很重要。“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孔子金玉之言,警世千载。这句话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岂徒能言之?置之书学,亦复如是。由此,我提出“书之为己”。写字和读书一样,都是为了修己。 带着这样的认识,我多次向中国书法家协会汇报,并与张海先生商讨,最终确定了研修班的教学理念:正本清源,回归经典,学术兼修,德艺并进。旨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国精神之汉字本源和大文化观之汉字书写的深远意义,追寻人文理想,提高文化自信。通过书学将汉字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结合,以实际行动践行习总书记对文化的繁荣和振兴提出的要求,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加强文艺队伍建设,培育一大批德艺双馨高水平的书学人才队伍。 经过前期的紧张而充分的准备,2012年春,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西部书界新秀千人培训计划大型公益项目开始了,名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西部书界新秀系列书法研修班”。 二 研修班的目的是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文化人和艺术家。在授课导师的聘请上,严格遵循研修班的教学理念,在全国范围内,不论年龄大小,不论地域远近,不论职务高低,选定的教师在当今书坛、学界的各个领域都有着独特的见解,创作、理论研究成绩显著。他们分别是(按姓氏音序排序)鲍贤伦、蔡树农、陈海良、陈忠康、丛文俊、戴文、洪厚甜、胡长春、李刚田、刘颜涛、刘宗超、吕金柱、任平、沈浩、施立刚、汪永江、王蕴智、翁志飞、西中文、薛帅杰、于钟华、余开亮、张爱国、张高山、张继、张天弓、郑晓华、周俊杰,以及我本人等29名老师参与授课。 研修班的授课老师都兢兢业业,克服种种困难,采取多种不同的教学形式,力求做到最好,全力保证教学效果。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个性化的授课方式,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位学员,对我也深受启发,获益良多。郑晓华秘书长百忙之中,坚持为每期理论班授课,并完成对《书谱》全文的解读;丛文俊先生因脚伤拄着拐杖坚持上课;周俊杰先生、李刚田先生和吕金柱先生因讲课投入忘记时间,常常把两节大课当成一节;陈振濂先生刚做完手术,还在康复期,就坚持参加理论班结业典礼并做专题讲座;西中文先生古稀之年,不辞辛劳,以黑板讲义、提问批改的传统教学模式施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他在结业的时候还专门作诗勉励学员:“精英喜聚洛河湾,西部弘才岂等闲。志比门前东岳石,情如窗外首阳山。蹈扬书艺催金鼓,播撒春风过玉关。翰苑高峰矗然在,天涯携手共登攀。”;刘颜涛先生手术没几天,就赶到研修班授课;刘宗超老师教学形式多样,常常让学员在讲台上各抒己见,自己耐心倾听,再通过自己丰富的经验引导学员认识书法评论和书学论文撰写的要求;陈忠康老师不顾身体行动不便,授课严谨认真,每天给学员大量的示范,几乎每个学员都留有他的临摹示范……老师们在浩如烟海的古典优秀文化里提纲挈领,删繁就简,据德依仁,游艺成文。他们的无私传授、金针度人,点点滴滴都展现出优良的职业素养和严谨的治学精神,得到了全体学员的欢迎爱戴。 三 一个篱笆三个桩,仅仅我一个人无法完成这件事情,这离不开一个团结合作、素质优良的团队。经向中国书协推荐,特聘了杨成辉、董大龙担任工作人员兼助教和志愿者,分别负责教学与生活。为了把研修班的事情做好,我们以“热情、敬业、严谨、高效”的标准要求自己,全身心投入各项工作中来。从通知书、听课证、工作证、结业证、通讯录等的设计印发,到教材选定、课程设置安排;从住宿餐饮的安排、调整到开班、结业典礼和外出考察;从书协领导和授课教师的接送到机票车票的预订,一切都有条不紊,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此外,张海书法艺术馆为研修班顺利开展也是全心全力、任劳任怨,付出很多。团队的每个成员吃苦耐劳,甘于奉献,安排周密,严谨做事,给每一位出席的领导和授课老师,以及全体学员留下了良好的印象,维护了中国书协的荣誉,弘扬了张海先生的大爱精神,赢得了全体师生的好评。 研修班开设行草、楷书、理论、篆书篆刻、隶书五个专业班,统摄于大文化观下,贯穿在书学史这条脉络上进行教学。每个专业班由各省择优推荐五人,脱产学习一个月(理论班15天)。参照高校教学管理,早晨七点起床,晚上在教室自习到十点。上下午各两节大课,晚上自修两个半小时,每天学习时间不少于8个小时,两点一线往返于张海书法艺术馆与住宿酒店之间。周一至周五上课,周六外出考察,周日对本周学习进行总结,完成本周作业和学习心得。 为了开阔学员的艺术视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六年中先后组织学员39次外出考察,分别到河南博物院、洛阳博物馆、千唐志斋、偃师商城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遗址、王铎书法纪念馆、石窟寺、龙门石窟、康百万庄园、河洛文化交汇处、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等地,全方位的拓展了学员的学习领域。 为了使学员能够保持饱满、昂扬的学习状态,每天利用上课前和课间,带领大家习练太极拳和我自编的书学“八禽戏”,帮助学员舒筋活络,缓解学习压力。 四 研修班遵循“正本清源,回归经典,学术兼修,德艺并进”之旨,以学为本,以学养书。我对学员们提出了“两忌八戒”的要求:忌臆想,忌率论;戒急于求成,戒浅尝辄止,戒朝秦暮楚,戒舍本逐末,戒为书而书,戒人云亦云,戒矫揉造作,戒纸上谈兵。勉励学员故步勿须自封,作茧方能化蝶,不做无文之徒,不做无学之书。 研修班的学员来自西部十二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重庆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个人申报,每期按书体由各地区书协审核并择优选定,按专业分类分别参加各专业班(每班65人),报中国书协批准备案。据统计,少数民族地区学员400余人,其中有壮族、回族、蒙古族、苗族、土家族、藏族、侗族、彝族、白族、布依族、纳西族、拉祜族、仡佬族、瑶族、布朗族、满族、哈尼族、穿青族等少数民族学员103人。把这些人组织到一起认真学习、安全生活委实不易,只有严明纪律、严谨治学才能保证研修成效。为此,我们制定了《学员须知》、《上课纪律要求》、《作息时间表》、《总课程表》、《班组名单》、《学员座次表》、《学员住宿安排》、等,并编印成《学员手册》。报到当天即召开会议,明确纪律要求,从食宿到学习,从班级卫生值日、佩证上课到上课期间手机静音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每班都组建了班委会、展评小组、宣传小组和生活小组。一有时间我就找学员谈心,不定期召开由各省代表和班委参加的座谈会,征求学员对生活、上课和班级管理的意见和建议。我每周都要群发给每位学员问候短信,有时以诗文形式问候,例如,2017年11月4日致第三期篆书篆刻班诸学友之四:“文化自信,复兴梦圆。回归经典,正本清源。德艺并进,学术以爰。书虽小道,正大能言。汉字本义,天地人魂。笔随时代,墨舞龙根。学者为己,悦礼诗敦。寓笔为水,方圆字围。自悟其旨,意造精微。清以天得,宁赖地归。融变大象,神采芳菲。谷盈于一,书学巍巍。怀抱家国,心存感恩。同窗旬月,修业晨昏。手足相惜,师友互尊。今从兹去,云共鹏鲲。初心不忘,动人肝肠。忧念难寝,赠书俊郎。老骥同往,抒我庙堂。”中国书协秘书长郑晓华先生评价说研修班的管理严格严谨可以比肩一些正规院校。 研修班的教学自始至终以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贯穿全局。根据书法史的发展规律和各书体的递变特点,以古代书法理论、书法史为立足点,以社会状态、人文环境为参照,对经典书家、经典法帖进行解读和分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人文学养和技法锤炼相结合。借助多媒体示范观摩,通过精准临摹、过渡转换、拓展训练等多种方法提升书写水平,保证教学质量。同时,把古典诗词常识和书法理论设为每个班的必修课,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始终,把人的培养放在第一位,也是研修班的一大特色。 根据课程设置需要,各班都根据书体和专业特点免费给学员发放了多种字帖,以及《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美学十五讲》、《历代书法论文选》等书籍一万余本,分发了第一期、第二期《新起点——西部书界新秀系列书法研修班学员作品论文集》。此外,张海先生还给每位学员免费赠送了自己创作出版的《四体书歌》、《四体书创作自述》、《张海书增广汉隶辨异歌》等。 研修班给每位学员还建立了研修档案,由专柜陈列。包括:学员基本信息统计、学员入班作业、每周临帖作业、自作自书文言文手卷作品、结业作品、每周优秀作业评选记录、每周学习心得等。六年来,研修班保存了10T的同期影像资料、3240余篇学员心得和4000余件学员作品。 五 研修班先后举办了三期十五个班,共培训学员近千人,此外还有从各地闻讯赶来旁听学习的书法爱好者近500余人。通过研修班一个月紧张的集中培训,学员们进一步明确了学习方向及更高的人生追求,理念和技法上都有了升华和提高。六年来,共有900余件学员作品刊登在《中国书法》、《书法导报》、《书法报》等专业报刊杂志上,举行了15次结业作品展,整理编辑了15册《教学实录》,精选编辑了1册《西部书界新秀系列书法研修班掠影》,参与了6次临时重大活动(包括古稀新声——张海书法展、追梦之旅——张海书法展、第一届魏碑大赛颁奖典礼、第三届魏碑大赛颁奖典礼、郑州大学书法学院揭牌仪式、收看十九大现场直播等)。在2014年春和2016年春分别举办了第一期、第二期研修班学员作品展,并正式出版了《新起点——第一期西部书界新秀学员论文集》、《新起点——第一期西部书界新秀学员作品集》和《新起点——第二期西部书界新秀学员作品论文集》;第三期学员作品展将在2018年上半年举行,同时出版《新起点——第三期西部书界新秀学员作品论文集》。2012年11月,在重庆举办了“聚商杯中国西部书界新秀系列书法行草研修班作品展”;2013年8月,在新疆举办了“百年精河——中国西部书界新秀书法作品展”;2014年9月,甘肃省书协举办了“陇上笔阵——西部书界甘肃新秀25人作品展”;2017年9月,广西举办了以西部书界学员作品为主的“第十届广西(贺州)园林园艺博览会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2017年11月,重庆市书协举办了“西部书界新秀系列书法研修班重庆学员作品汇报展”。此外,第三期隶书班学员作品展、第三期篆书篆刻班学员作品展以及各省研修班学员作品展、出版学员诗集等工作也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 据不完全统计,自研修班开班至2017年8月,研修班学员有530人次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各项展赛,获奖54人次,在专业报刊发表作品300余件。 研修班的举办,在社会各界,尤其在书坛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一致认为这次培训是大容量、新理念、重人文、崇经典、新时代新作为的一次难忘的美好记忆。2013年秋,第一期研修结束,《当代书法网》对研修班的开班、教学、考察、结业展等进行了全程跟踪报道,并在“当代书法论坛”发布《西部书界新秀系列书法研修班教学活动全记录》的系列报道,点击量突破50万次;《美术报》、《书法报》、《书法导报》和《当代书法》每期都做了相关报道,《中国书法》杂志曾做专题报道,《书法导报》先后发表了“西部书界新秀系列书法行草班、楷书班、篆书篆刻班、隶书班结业作品汇报展”专版。后又通过四川书法家网、卜里书院、晋阳书场等微信公众平台编辑教学实况每天推送,引起很大反响。 研修班不仅讲文化,还高度讲政治。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我们组织全体学员全程观看了开幕式,聆听习近平同志大会报告,会后还组织大家书写充满正能量的作品,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六 在研修班举办之初,时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的张海先生,就高度重视研修班的准备情况。从推荐学员到学员录取,从各班专业的设定到教材的选定,从授课导师的聘请到学员食宿和教学环境,从通知书、结业证的印制和寄发到教学日常管理,他都一一过问。研修期间,张海先生十分挂念学员们,每个班都要给我打电话或发短信,询问学员学习和生活状况,他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注意学员们的身体,别生病!多体谅学员们,他们出来学习一个月不容易!”六年来,张海先生先后数次到班上看望学员们。第三期篆书篆刻班结业典礼时,张海先生因公务不能出席,特意发来贺信,委托我转达对学员的问候和鼓励,在信中他鼓励学员说:“艺无止境,艺术上向前一厘米,就必须付出人生马拉松,这比喻不一定恰当,但道理差不多,要想比别人走得更远,飞得更高,那就必须克服各种困难和诱惑,一直向前向前。期间可以跑的快,也可以跑的慢,但却不能停滞不前,这话说起来容易,要坚持到人生的终点,却并非易事,但唯有走到终点才可能有很大的作为,才会多一点欣慰,少一点遗憾。要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世界是公正的。”殷切之心,可见一斑。 六年来,中国书协党组书记陈洪武先生也是多次到研修班指导工作,出席研修班的开班和结业典礼并讲话。在2017年中国书协工作会议上他概括的“重中之重”的工作,其中就有中国书协西部书界新秀系列书法研修班人才培养计划一项。学习期间,陈洪武书记还多次和我通电话反复强调:要确保学员和授课老师的绝对安全,衣食住行都要精心安排,为学员营造安心舒适的学习环境;要确保教学质量,科学管理,让学员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研修班的服务团队为研修班的举办倾注了大量心血和智慧,是整个研修班顺利开展的重要力量,要团结一心,不负众望。 研修班得到了中国书协主席团的高度重视。中国书协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郑晓华,中国书协副主席陈振濂、胡抗美、何应辉、聂成文、张改琴、张业法、王家新、毛国典、何奇耶徒、宋华平、翟万益,中国书协会楷书委员会副主任吴震启,中国书协学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主任刘恒等领导也先后出席了开班、结业典礼,并指导研修班工作。中国书协原办公室主任王彦、专门负责联络协调研修班事宜的丁平等不断给以具体建议;李肇霖同志也曾到研修班驻班帮助、指导工作。 各省市、自治区书协和地方各级书协对研修班的工作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配合。每期都是精心选派本地区最具实力和发展潜力的学员到研修班学习。各地区书协领导在学习过程中,多次与我联系沟通,询问学员学习情况,并勉励学员严守纪律,努力学习。 学员们的学习精神常常让我感动不已:四川学员伏亚蓉患有先天性脊柱骶裂和严重的颈椎病,每天晚上回寝后用治疗仪至少理疗一个小时以上,靠着坚韧的毅力,从未缺席过一节课;四川学员秦天的父亲发生了严重的工伤事故,他回去照料,父亲苏醒后,老人就让儿子立即赶回研修班上课,莫要耽误课程;宁夏学员党英才在学习期间,他的领导和朋友专程到偃师看望他,他谢绝了领导和朋友邀请他到郑州的宴请,严格按照研修班纪律要求进行学习,得到了朋友的理解和支持;陕西学员王网安顿好家里八个月大的孩子,按时到班里参加学习;兵团学员房立栋患中耳炎,利用课后时间输液消炎,不愿耽搁学习;西藏学员次仁朗杰是藏族人,因气候、生活等不同,付出的心血可想而知,学习期间头发都掉了很多,仍然坚持学习;有的学员因痛风没法行走,吃着药天天打车到艺术馆坚持学习;还有的学员因亲人去世、子女高考、子女结婚等不得已需要请假回乡,都在最短的时间里返回研修班继续学习,并积极找老师、同学补课,高质量完成学业,等等,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 七 研修班不少学员通过学习和不懈的努力,成了西部地区书法队伍的中坚力量。据不完全统计,研修班学员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书协担任副主席37人,秘书长2人,副秘书长10人,理事63人。其中新疆自治区书协第五届主席团副主席8人中研修班学员占6人,专职副主席1人,秘书长1人,区书协理事57人中占了30人;兵团书协副主席6人中研修班学员占4人;在重庆市书协担任副主席1人,副秘书长2人,理事18人;在内蒙古自治区书协担任副主席5人,副秘书长1人;在青海省书协担任副主席7人,副秘书长2人,各专业委员会主任4人、副主任2人、委员7人;在西藏自治区书协担任副主席7人;在甘肃省书协担任副主席5人,秘书长1人,副秘书长2人。 2017年中国书协“送万‘福’进万家”书法公益活动先进个人90人中有研修班学员13人;有6人参加第一届“向人民汇报——‘文质兼美’优秀基层书法家创作活动”;有2人参加首届全国青年书法创作骨干高研班;9人参加“国学修养与书法”暨第二届全国青年书法创作骨干高研班。由中国书协和郑州大学书法院承担的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西部地区书法艺术人才培养》共50名学员中,经过全方位推荐和严格选拔,西部研修班学员入选38人;由西北师大美术学院和书法文化研究院承担的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西部地区书法艺术人才培养》项目共20名学员中,西部研修班学员入选13人。有10人被调入专业书画院。一些贫困地区的学员通过办书法培训班等形式,改变了生活状况,实现了文化脱贫。 学员结业回到当地后,在各地区书协的支持下,积极汇报学习成果,做好二级培训,举办各种规模与形式的讲座、培训活动,收到了很好的联动效应。据不完全统计,培训成人8000人次,青少年10680人次,院校书法专业学生500余人次。 甘肃地震灾区学员朗照玉,举办书法义展,连同他自己参展获得的奖金,共计6万余元捐给了灾区小学;新疆学员曾轶在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师范学院积极组织书法社团活动,先后培训学员342名,其中有76名民族大学生(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等),让少数民族学生在感受书法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用实际行动将研修班精神发扬光大。 新疆学员马亚飞、陈亮、徐春玲、郑钧、张国军等人发起并组织的民间团体——北庭雅集,有近20位学员先后参加了西部研修班的学习。雅集成立之初,就确定了不分地域、不设门槛、不谋利益,高起点专业水准的“三不一高”活动原则。目前在册学员270余人,除昌吉州本地学员外,还有乌鲁木齐、石河子、五家渠、伊犁、独山子、克拉玛依、兵团等地学员,每周六都有雅集活动。在中国书协主办的国家级展览中,先后有44人次入选,5人次获全国奖,7人先后加入中国书协,45人加入了新疆自治区书法家协会。 甘肃省学员李维君,负责甘肃省书法创作提高班的组织工作。自2013年研修班学习回来后,复制继承研修班的模式,从原来已举办10年才不到500人的规模,经过4年,每年学员人数翻番增长,2017年培训人数超过1000人。目前甘肃省书协承办的“翰墨薪传工程1——4期面授”,甘肃书协培训中心自办“甘肃省首届书法创作高级研修班”、“甘肃省首届简牍书法创作高研班”、“甘肃省首届写经书法创作高研班”“甘肃省第十五期创作提高班”等,课程安排、师资聘用、教学管理、服务措施,基本采用研修班教学和管理模式,在全国有很大影响,并有来自新疆、广东、宁夏、青海等10多个省的学员前来参加培训。 六年来,研修班给予学生的并非一招一式的技艺,而是士人君子的品性和为人处事的本分,更是讴歌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大精神。正如学员所说,研修班形成了无私奉献,教学相长,倾囊相授的师表美德;自觉改变,自我较真,持续提升的创新精神;继承传统,与古为徒,追根溯源的学究精神;团结友爱,相互促学,共同提升的偕行精神;严谨认真,敢于挑战,自我加压的求索精神。如今,西部书界学子如同一粒粒种子,播撒于西部大地,在不远的明天,必将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编辑:职霆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