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国内国际 >

博物致知丨何以中国 何以我们

来源:南方网 作者: 时间:2024-05-18

image.png

点击图片查看视频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博物馆事业发展,经常“打卡”博物馆:“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我到地方考察,都会抽时间到博物馆走一走、看一看,目的是更好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沿革。”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在无数的历史遗存中,我们以物证史、以物释史,了解文明古国的前世今生,查寻“何以中国”的答案;我们以史明理、以史启智,淬炼中华儿女的风骨脊梁,找到“何以我们”的根源。

2023年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省德阳市考察了三星堆博物馆,了解当地历史文化遗址发掘研究、文物保护修复等情况。

2023年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省德阳市考察了三星堆博物馆,了解当地历史文化遗址发掘研究、文物保护修复等情况。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

——盛世修文,博物致知。博物馆作为回望历史、观照现实、展望未来的第一站,起着传承文明、弘扬文化的重要作用。在博物馆里,我们追寻先民足迹、描摹历史轮廓:从远古金石中拓印龙的图腾,从商周铭文里复写“宅兹中国”。体味卧薪尝胆、击节弹铗,剑气书香越春秋;重行边关绝塞、乘风破浪,丝路皎月照秦汉。觑一眼盛唐气象,撷一抹大宋风华。重楼之上,仰观鸢飞燕舞;典籍之中,俯拾千年遗墨。

2019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赤峰博物馆同古典民族史诗《格萨(斯)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切交谈。

“博物馆有很多宝贵文物甚至‘国宝’,它们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以文化人,以物证史。我们的今日,是文明的积淀;今日的我们,是历史的存续。我们,是裙裾翩跹、云想衣裳;是笔走龙蛇、锦绣华章;是千金一诺、襟怀坦荡;是沧海桑田、阡陌纵横;是中流击水、雄关漫道;是飞天一梦、星月揽怀。

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参观黄河博物馆。

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参观黄河博物馆。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文有脉,行必远。历史与文明,被折叠进一件件文物、留存于一座座遗址、凝结成一段段故事。在博物馆里,我们穿越古今、看见中国、读懂自己,并让流淌在血脉里的中华文化基因,历数千年时光却日日弥新、经一代代传承而熠熠生辉。


编辑:文卿

上一篇:博物致知丨快来,一起“见证新时代”
下一篇:没有了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