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观|习近平的“农村情结” 来源:央视网 作者: 时间:2024-03-02
“我们这一代人有这样一个情结,一定要把我们的老百姓、特别是我们的农民扶一把,社会主义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习近平总书记时常谈起自己在农村的生活经历,言语之中饱含着对乡亲们和农村深厚的情感。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回忆自己在梁家河插队的岁月,说起那时老乡送来给他“改善生活”的酸菜,令他至今念念不忘。 2020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 上个世纪60年代末,还不到16岁的习近平从北京来到了陕北农村,一干就是7年。从农村一路走来,劳动的底色,铸就了为民的本色,他对黄土地和世世代代依靠土地谋生的老百姓,有着深深的感情。 谈及贫困地区的老百姓,总书记说:“我们作为共产党人,一定要把他们放在心上,真正地为他们办实事。” 为老百姓办实事,特别是要对农民群众帮扶一把,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惦念和为政的初心。这份特殊的感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于每年两会期间他与代表委员的交流中。 2017年,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总书记谈到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悬崖村”时说:“看到村里的孩子们常年在悬崖上爬藤条,上山下行安全得不到保证,看了以后心情还是很沉重,也很揪心。” “悬崖村”今昔对比:左图为2016年5月14日,“悬崖村”的孩子们攀爬木梯回家。右图为2020年5月13日,“悬崖村”村民带着行李通过钢梯下山,搬迁至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的新家。 “揪心”两个字,让在场所有人感触深刻。 2018年春节前夕,总书记到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考察。 在三河村,沿着坡陡弯急的盘山路,他先后走进村民吉好也求、节列俄阿木两户贫困家庭看望,察看门前的扶贫联系卡,同群众亲切拉家常,询问生活情况、产业发展、收入多少、孩子有没有学上……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总书记说,大小凉山是他一直想来的地方,人民的美好生活里,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彼时,脱贫攻坚正处于关键时期,“一个都不能少”是承诺,也是鼓劲。 2022年3月,在全国政协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联组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益西达瓦给总书记展示了“悬崖村”今昔对比的两张照片。看到曾经令他揪心的“悬崖村”今非昔比,总书记非常高兴。 2020年5月14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悬崖村”村民某色伍哈入住新房。 我国是农业大国,无论是革命、建设、改革时期,还是在新时代的当下,农民始终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到农村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总会问一句话:你们还需要些什么?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李连成用河南方言向总书记道出了农民的“八个梦想”——想脱贫致富,想就地城镇化,想给孩子找个好学校上学,想让村里有一个好的文化场所…… 总书记听完后感慨:“这真是我现在希望听到的。” 2019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的审议。 总书记对李连成说:“你今天讲的这些,恰恰是广大农民对幸福生活追求的要求,一些已经做成了,一些还在做的过程中,一些是下一步准备要做。” 从2017年强调“要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到2020年强调“乡村建设要抓紧干起来,稳扎稳打、久久为功”,再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总书记始终把农民群众的梦想放在心中,落到实处。 从“吃饱穿暖”的心愿,到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的生动现实,如今,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好,总书记的这份农村情结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巨大动力。 编辑:图图上一篇:【央视快评】牢记初心使命、顽强拼搏进取 奋力跑好历史的接力棒
下一篇:没有了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