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别70多年,英雄安息在祖国大地上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耿学清 时间:2021-09-09
9月2日,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礼兵将殓放志愿军烈士遗骸的棺椁从专机上护送至棺椁摆放区。当日,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由我空军专机护送从韩国接回辽宁沈阳,109位志愿军烈士英灵及1226件相关遗物回到祖国怀抱。新华社记者 杨青/摄 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五年级小学生赵安然看到了黄继光的名字——“烈士黄继光之墓”,红色的碑文镌刻在鲜红的五角星下,烈士墓旁插着一面五星红旗。 上个学期,她在学习课文《黄继光》时,对“黄继光站起来,张开双臂向火力点猛扑上去”的描述理解并不深刻。 9月3日,赵安然跟着妈妈在陵园里瞻仰了一排排志愿军烈士墓。亲眼目睹了109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安葬仪式后,这个11岁的小学生第一次感到“英雄离自己那么近”。 “是他们打跑敌人,保卫了家园。”她说。 “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和安葬仪式特意定在9月初。”退役军人事务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对于青少年来说,这是新学期“开学第一课”的一部分,“希望广大青少年能充分学习了解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向中国人民志愿军忠烈致敬” 9月2日上午,中韩双方在韩国仁川国际机场共同举行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仪式。中国空军专门派出机身编号08的运-20飞机执行任务,以体现对烈士的缅怀、纪念和尊崇。 运-20飞机进入国境后,中国空军两架歼-11B战机伴飞护航。歼-11B与运-20飞行员的空中对话令人动容:“奉命接迎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欢迎志愿军忠烈归国!我部歼-11B飞机两架奉命全程护航!” 专机抵达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上空时,塔台与运-20机长的对话更是令很多观看直播的网友热泪盈眶:“感谢你们把英雄送回祖国,铁血今犹在,山河已无恙,向中国人民志愿军忠烈致敬!”“盛世中华,英烈回家,向志愿军忠烈致敬!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专机降落后,两架歼-11B战机在距地面约100米的低空拉烟通场,表达对英烈最崇高的敬意,机场以“过水门”的最高礼遇致敬志愿军烈士。 机场上,12辆军用卡车车身上悬挂着“先辈洒热血 吾辈当自强”“英烈忠魂荣归故里 雄风浩气万古长存”“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血脉”等条幅。70余年前,志愿军中的许多官兵正是乘坐军用卡车跨过鸭绿江赴朝作战。 40余辆警用摩托组成护卫队,护送灵车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在30多公里的路上,自发赶来的市民肃立在路边目送烈士回家,马路两侧的汽车不约而同停下,鸣笛向志愿军英烈致敬。 “这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9月3日上午,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 10时,礼兵护送志愿军烈士棺椁缓缓步入现场,全场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现场全体人员向志愿军烈士三鞠躬。 退役军人事务部部长孙绍骋致祭文,27名礼兵鸣枪12响,向英烈致以崇高的敬意。 “鸣枪礼最多12枪,我们按照最高礼仪执行。”负责礼兵训练工作的北部战区陆军某旅相关负责人介绍。 18名礼兵迈起正步,脚跟落下时轻轻点地,缓缓送别烈士英灵。这一刻,只有《思念曲》在陵园回荡。 上亿名网友通过网络直播与现场悼念的各界人士一起,目送烈士忠魂安息。随后,上万网友在网上参与了全网接力诵读《谁是最可爱的人》活动。 随着《思念曲》再次低回奏响,礼兵们抬起志愿军烈士棺椁,绕广场半周,缓缓走向安葬地宫。 当天,不少沈阳市民自发来到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献花。苍松翠柏间,包括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在内的所有烈士墓旁,都插着五星红旗。陵园讲解接待科科长王春婕介绍,今年陵园的参观人数已近30万人次,其中青少年占了相当大比例。 陵园门口摆着两面“英雄·归来”的背板,很快就被市民的留言写满:“最可爱的人,欢迎回家!”“致敬!父亲的战友们!”“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一家媒体发表评论说,“这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志愿军老兵王铁军早上7点便到路边等着迎接战友,“这些年日子过得越好越想念战友们。”老人说,“我的心情是既心痛又欣慰,心痛的是他们在异国他乡长眠了70多年了,欣慰的是国家用最庄重的仪式把他们接回来,祖国的强大如他们所愿。” “这是在传承先烈革命遗志” “小战士怎么握住了刀尖?”在9月3日的直播中,当礼兵抬着烈士棺椁缓缓步入陵园地宫时,一旁警卫的持枪礼兵韩家奇忽然将握枪的左手移到刺刀尖部。 观看直播的网友正为这个举动惊讶时,两名摄影记者出现在刺刀附近,网友们恍然大悟——这名战士是为防止记者误撞刺刀受伤。 韩家奇是北部战区陆军某旅的一名战士,今年22岁。“训练时班长经常讲,要把刺刀对向敌人,不能对着自己人。”他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当时眼睛的余光注意到旁边有人靠近,就下意识地做出这个举动,“没有多想”。 “把刺刀对向敌人,温柔留给人民。”一位网友在这段视频新闻下的留言获得了3万多次点赞。 韩家奇为自己能参加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感到光荣,“这是在传承先烈革命遗志。”他说。 在韩家奇哨位的左侧是一面“烈士英名墙”,上面镌刻着19万余名抗美援朝烈士的姓名。他们中很多人牺牲时,与韩家奇的年龄差不多。 在那面由138块黑色花岗岩砌成的墙壁前,出现过许多感人的瞬间。一名志愿军后人找到父亲的名字后,拿出一封她小时候写给父亲的信,信还没有读完已经泣不成声。一位志愿军老兵坐着轮椅找到老领导的名字,整理好褪色的军装,庄严地敬了一个军礼。 9月3日,来自福建闽侯的吴玉成在“烈士英名墙”上找到了伯父吴雄奎的名字。他用手抚摸着伯父的名字,把一袋老家的橄榄放到伯父的名字前。橄榄是父亲郑重托付给他的,“说他(吴雄奎)70多年没尝过家乡的味道了”。 参军离家那年,吴雄奎17岁,弟弟吴奎俤10岁。2020年,吴奎俤再次听到大哥的消息时已经81岁了。平时他总是和家人念叨,有没有可能去韩国找哥哥。“大家都劝父亲,几十年过去,找到伯父估计很难了,没什么希望。”吴玉成说。 这次确认吴雄奎身份的消息让吴奎俤非常激动。但由于身体原因,他未能来到沈阳,就让儿子代他前来祭奠亲人。 “永不忘却是最好的纪念。”在2020年归国的第七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中,吴雄奎、展志忠、梁佰有、林水实等4位烈士已经正式确认找到了亲属。 对于前七批归国安葬的在韩志愿军烈士,国家已建立烈士遗骸DNA数据库。未来将为在韩牺牲的志愿军烈士建立亲属信息库,并分期分批开展在韩志愿军烈士亲属DNA信息采集工作。 目前,烈士寻亲工作仍在进行中。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耿学清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高思佳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