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国内国际 >

西安9、10月份迎来蜂群繁殖季 3岁男孩室外玩耍被蜂蜇伤

来源:三秦都市报 作者:葛兰 贾雯斐 肖世敏 时间:2021-09-06

今年3岁的晨晨,前几天在家人的带领下,在室外玩耍时不慎被蜂蜇伤。由于被蜇伤的是头部以及上肢等区域,有20多处蜂蜇伤痕迹,在当地医院治疗数日后不见好转,且晨晨脸部浮肿的情况更加严重,甚至出现精神萎靡。

9月5日,记者从西安市儿童医院了解到,近期,西安市儿童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PICU)收治数例蜂蜇伤患儿。其中患儿晨晨因病情较重,从当地医院转院到西安市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治疗。记者从该院王义主任处了解到,晨晨入院时面部浮肿、手背浮肿,头部、上肢蜂蜇伤20余处。

医生了解患儿病情后,建议在基础治疗的措施上立即给予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据了解,经过1次血浆置换及4天CRRT治疗后患儿浮肿消退,各项指标恢复正常。目前,晨晨已治愈出院。

王义主任介绍,每年9、10月份,是蜂群繁殖、迁居的季节。另外,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农民在野外作业时易惊扰蜂群,这段时间蜂对人的惊扰异常敏感,对人的攻击性变强,所以易发蜇人事件。他说,蜂毒成分复杂,各种蜂蜂毒成分不同,主要由胺类、多肽类、生物酶等组成,其中蜂毒肽含量最高。蜂毒肽、磷脂酶A及透明质酸酶能直接损伤细胞膜,导致横纹肌溶解、神经毒性、急性溶血及凝血功能障碍等。透明质酸酶和磷酸酯酶A是大分子化合物,有很强的免疫应答能力,是导致人体发生超敏反应及延迟免疫反应的主要原因。

蜂蜇伤后,大量炎症介质的释放以及大量蜂毒的直接细胞毒性,易产生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甚至导致死亡。对全身中毒症状重、迅速进展伴多器官功能障碍者,一般治疗效果不佳,病死率极高,可达90%以上。因此,在蜂蜇伤早期注意监测全身症状,警惕过敏反应,及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是减少病死率的关键。

来源:三秦都市报 本报记者 葛兰 实习生 贾雯斐 肖世敏


编辑:高思佳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