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往知来丨习近平总书记的非遗足迹 来源:新华社 作者: 时间:2021-06-08
习近平总书记7日赴青海考察调研。他来到西宁市青海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了解企业依托当地原材料资源优势,创新设计理念,提升产品竞争力,带动群众就业增收等情况。 2021年6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赴青海考察调研。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手工藏毯是青海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的拳头产品。作为青藏高原民族传统手工艺品,传承千年的藏毯融合汉藏文化,构思巧妙、风格独特。2006年,加牙藏族织毯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关心。 在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同粤剧票友亲切交谈,希望他们把粤剧传承好发扬好;在杭州西溪湿地看手工炒制龙井茶的技艺,鼓励他们把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好;在潮州观看非遗项目传承人代表的现场制作演示,了解潮州传统技艺传承情况……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2020年10月12日,习近平在广东考察调研。这是习近平考察潮州市广济楼时,察看非遗文化传承、文旅资源开发等情况。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和部署下,各地深入开展非遗保护传承,挖掘和合理利用非遗资源。目前,已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认定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与此同时,“非遗进校园”“非遗进景区”“非遗购物节”等活动广泛开展,越来越多非遗项目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 从赫哲族伊玛堪说唱,到古典民族史诗《格萨(斯)尔》说唱,再到青海藏毯,每次来到民族地区,习近平总书记都对当地富有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热情点赞。 2021年6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赴青海考察调研。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敦煌,展现着中华文化海纳百川的广阔胸襟。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调研。他指出,要加强对国粹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支持和扶持,加强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壮族三月三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年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宁市广西民族博物馆,同参加三月三“歌圩节”壮族对歌等民族文化活动的各族群众亲切交流,共话美好未来。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编辑:慕瑜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