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过2020的你还好吗丨援鄂护士:从“头版”回归平淡 来源:新华社 作者: 时间:2020-12-25
再次见到刘海婷和许国娟,她们依旧戴着口罩,面对患者,冲在一线。 只是,她们脱下了防护服,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从“头版”回归平淡。 一 在空荡的方舱医院里,刘海婷和许国娟身穿蓝色防护服,坐在病床前,许国娟轻轻靠在刘海婷的肩膀上,互相依偎着,雕像一般,身后的窗户里,阳光正努力透进来。 新华社记者镜头下的她们“火”遍全网,甚至“火”到了意大利。 3月10日,两名青海医疗队队员在武昌方舱医院等待出舱时小憩。 3月10日,武汉武昌方舱医院休舱,刘海婷和许国娟自愿报名去做最后的消杀工作,在等待出舱的时候,她们觉得有点累,便坐下来休息了一会儿。 “我可以靠在你身上吗?有点困。”“可以,休息会儿吧。”这一幕便成为经典。所有的疲惫、所有的努力在这一刻化作依偎,时间仿佛也为她们停止。 3月12日,意大利《共和国报》在其头版和脸书账号的封面,发布了这张照片。 然而,在出发去武汉之前,这两位来自青海省海东市的姑娘素不相识。因为疫情,她们成为并肩作战的“战友”,在同一个方舱医院连续奋战了43天,直到休舱。 12月16日,海东市第二人民医院护士许国娟(右)与海东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士刘海婷重逢时拍摄合影。 生命中,有些人只是擦肩,却铭记心头。 虽在同一座城市,但她们很少有机会见面。“我们会经常在朋友圈互相点赞。”“我会关心她过得好不好,毕竟是生死之交。” 2020年,对她们来说,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 二 现在,刘海婷终于能留长发、挽发髻了。 10个多月前,她为了奔赴武汉,剪掉了留了20多年的长发。“直接剪到了耳朵这儿,我哭了很久。”26岁的刘海婷用手比划着。 12月16日,海东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护士刘海婷准备给患者打针。 这个爱美的姑娘,是海东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的一名护士。她话不多,有些腼腆,面对记者的采访,她紧张得脸上红扑扑。 记者到医院时,她正忙着清点心电监护仪、输液泵、除颤仪、呼吸机等设备。从武汉回到工作岗位后,她依旧日复一日认真做着日常工作。 “我们科室的患者大多都是老年人,要求具备过硬的技术和足够的耐心,刘海婷都做到了。”海东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护士长马玉琴说。 12月16日,海东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护士刘海婷在药房取药。 回忆起当初报名去武汉的场景,刘海婷仍历历在目:“那是2月4日凌晨1点多,接到组建支援湖北医疗队的通知时,我正在医院上夜班。” “说不害怕或没有犹豫,那是假的。”尽管已知有医护人员被感染,可工作仅3年的她仍第一时间报名。 瞒着父母和男朋友,刘海婷来到武汉。“现在还能想起刚到武汉时,那座城市安静得让人害怕。现在武汉又恢复了生机,真想回去看看。” 12月16日,海东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护士刘海婷在病房内为患者拉开窗帘。 “以前总认为这份工作很平凡,现在觉得它很伟大。”通过这次疫情,刘海婷对护士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 今年下半年,刘海婷拥有了自己的小家。10月4日那天,她穿上精心挑选的婚纱,成为美丽新娘。 12月19日,刘海婷在海东市第一人民医院内(拼版照片)。 她的头发终于留长了,还染上了时髦的奶茶色。“疫情让我明白要珍惜眼前的人、做好当下的事。”刘海婷说。 三 “鸡汤”是许国娟对方舱医院工作最深的记忆。 回忆起方舱医院的点点滴滴,浮现在许国娟脑海的是消毒水的味道、护目镜上的水蒸气、蓝色的防护服……但最令她难忘的,还是患者给她点的那份“鸡汤”外卖。 12月16日,海东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护士许国娟在给患者检查视力。 一天,许国娟从方舱医院回到住处,收到一份特殊的外卖。“你们辛苦了!”患者留下了这张字条。“当时心里特别温暖,感觉再苦再累都值得。”许国娟说。 34岁的许国娟是海东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的一名护士。看到去武汉的通知后,她第一时间报名。当时她的孩子刚1岁7个月。“舍不得孩子,但武汉更需要我。”许国娟将孩子托付给婆婆,奔赴一线。 12月16日,海东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护士许国娟在给患者检查眼睛。 在方舱医院,除了为患者发放药物、食品、测量生命体征外,她还会在空闲时间为患者做心理疏导,“我们就是患者的亲人”。 许国娟手机里至今还留存着她和患者在方舱医院跳广场舞的视频。视频里,她和同事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动作显得有些笨拙,护目镜上全是水蒸气。医护人员的脸看不清楚,患者脸上的笑容却遮掩不住。 12月16日,海东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护士许国娟在给患者检查眼睛。 如今,许国娟的工作依旧是面对患有白内障、近视眼、远视眼等疾病的各年龄段病患。测视力、做检查、做记录……看似简单的工作,她依旧格外认真、热情。 “活着真好!”许国娟感叹道。这一年,她的家庭有了些许变化。“爱人从外地辞职回来在本地找了份工作,疫情让我们觉得在一起更重要,想花更多时间陪伴家人。” 12月19日,许国娟在海东市第二人民医院内(拼版照片)。 从武汉回来后,许国娟家餐桌上“汤”的出现频率更高了。“希望在平凡的岗位上将温暖传递给更多人。”她说。 2020 口罩成为必备 请和我们一起 寻找口罩后面 那曾感动过你的面孔 说说与Ta有关的那些事 2020,你来诉说…… 策划:邢广利 文字:央秀达珍 韩方方 摄影:张龙 费茂华 视频:韩方方 编辑:庞阿倩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