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合作新识别月球上近11万个撞击坑 来源:新华网 作者: 张建 时间:2020-12-25
新华社长春12月25日电(记者 张建)我国科学家领衔的一支国际研究团队在探月领域再出新成果。该团队在月球撞击坑智能识别和年代标定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新识别月球上近11万个撞击坑,并有超过18000个撞击坑被标定了地质年代。该研究成果已于22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 据介绍,月球撞击坑又被称为“月球化石”,其有效识别和年代估计对于月球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质年龄及航天器着陆点锁定等至关重要。月球探测以来,由专家人工或自动识别的月球撞击坑数据库相继建立。然而,由于识别方式与数据类型的差异性,使得现有数据库在撞击坑计数、位置和大小等方面存在一定分歧,且自动识别方法一般很难发现不规则或退化的撞击坑。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副教授杨晨领衔的此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基于迁移学习方法构建了深度神经网络模型。迁移学习是一种机器学习方法,能用之前获得的知识解决下一个问题,研究人员用7895个已识别和1411个已知年龄的撞击坑数据构建了一个深度神经网络模型。 通过该模型,研究人员从嫦娥一号与嫦娥二号数据中渐进地检测撞击坑,并进一步估计出其地质年龄。据介绍,研究团队新识别109956个撞击坑,数量为公认撞击坑的十几倍,18996个直径大于8千米的撞击坑被标定了地质年代,这些撞击坑贯穿于月球中纬度和低纬度地区。 杨晨说,目前,这些科研成果已扩展并应用于嫦娥五号着陆区小型撞击坑识别。模型的成功应用,对未来月球及行星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该项研究工作由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意大利特伦托大学和冰岛大学课题组合作完成。 编辑:庞阿倩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