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观察 | 习近平为何强调“钢”与“气” 来源:新华网 作者:朱基钗 时间:2020-10-24
今天,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讲话中,总书记这样强调。 去年7月,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就曾说:“当年抗美援朝,毛主席用诗意的语言总结胜利之道:敌人是钢多气少,我们是钢少气多。” “钢”与“气”的比喻中,蕴藏着战争伟力的深厚根源,也寄寓着历史对今天的深刻启迪。 “打出了中国人民的精气神” 抗美援朝,被称为新中国的“立国之战”。 刚刚诞生的人民共和国,还未从战争的创伤中喘过气来,就要与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较量,与一支武装到牙齿的现代化军队作战。其艰难和勇气,可想而知。 就在几天前,10月19日,正是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整70年的日子,“铭记伟大胜利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开幕,总书记专程前往参观。 展厅里,一张对比图,直观展现了当时中美两国在硬实力方面的巨大差距。 新华社记者 朱基钗 摄 1950年,新中国的工农业总产值仅为美国的1/28,钢产量还不到美国的1/114。在武器装备上,两支军队更是天壤之别。 然而,正是在这种极不对称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志愿军以毫无畏惧的精神气概,“雄赳赳、气昂昂”踏向战场,历经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光辉典范。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正如总书记在此次纪念大会上所说,这一战“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打出了中国人民的精气神”“让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 “钢少气多”铸就伟大精神 战场的较量,不仅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 1950年9月,毛泽东主席在分析朝鲜战局时就指出:美帝国主义“在军事上只有一个长处,就是铁多”。志愿军入朝作战后,他进一步得出这样的结论:“敌人大炮比我们多,而士气低,是铁多气少。” 在军博的主题展览“血战上甘岭”展区,几件战场实物似乎还能让人闻到当年的残酷硝烟:一截嵌满弹片的枯树干,一堆掺杂着弹片的碎石焦土,被炸断50多处的200多米电话线…… 新华社记者 朱基钗 摄 在这场持续43个昼夜的战斗中,“联合国军”向不足4平方公里的志愿军阵地,投掷炸弹5000余枚、发射炮弹190余万发,将阵地土石炸松2米。 然而,敌人的钢铁,丝毫不能撼动志愿军的钢铁意志。 上甘岭、黄草岭、松骨峰……“钢少气多”的志愿军,正是凭着一股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一切敌人所压倒的顽强斗志和英雄气概,守住了一个个“精神高地”。 10年前,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说,抗美援朝战争不仅奏响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凯歌,而且锻造出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今天的纪念大会上,总书记再次深刻阐释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并强调:“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 “雄赳赳、气昂昂”继续奋勇前进 对历史的纪念,是为了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2018年1月,习近平主席视察中部战区陆军某师。在参观这支有着抗美援朝光荣历史部队的师史馆时,他深有感慨地说:“我军历来是打精气神的,过去钢少气多,现在钢多了,气要更多,骨头要更硬。” 时移世易,70年过去,中国钢产量早已跃居世界首位,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人民军队也正昂首阔步迈向全面现代化。 就在昨天,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十三五”规划实施总结评估汇报。经过一个又一个“五年”的接续奋斗,“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台阶。”在今天的讲话中,总书记又明确指出,“当前,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 可以说,今天我们“钢”更多了,“气”也应该更足。硝烟散去,革命战争年代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气、那么一种精气神不能丢。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新的长征路上,我们更加需要“气多骨硬”的雄健精神,更加需要不惧风雨、不畏艰难的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 正如今天,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的铿锵话语—— “雄赳赳、气昂昂,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 策划:霍小光 监制:车玉明、张晓松 主笔:朱基钗 视觉|编辑:王秋韵、李恒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编辑:慕瑜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