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九霄环佩古琴现身“中国古代乐器展” 传世仅4张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应妮 时间:2020-08-10
新石器时代的骨笛、唐代九霄环佩琴、清代十二律管等200余件(套)乐器珍品文物,8日起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天地同和——中国古代乐器展”。 亮相此展的“九霄环佩琴”传世目前仅4张,颇具盛名。这张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古琴斫于中唐,距今千余年,原漆为黑色,露朱漆地。筒体发小蛇腹间牛毛断纹。琴为桐木所斫,做工圆润不露楞角。足池装红色玛瑙足1对,轸池装红色玛瑙轸1副。琴腹内有墨书题字,已模糊不清。底面肩上阴刻小篆书“九霄环佩”4字。 出土于陕西西安插秧村唐墓乐俑一共6件,均为男性,着圆领袍、裹幞头、系腰带,面颊丰满,盘坐或跪坐俺走。所执乐器有竖箜篌、拍板、横笛、排箫、琵琶和笙。 据介绍,考古发现的隋唐乐舞俑数量很多,且风格自成一体。其乐器的组合、形制、种类和数量,乐人的服饰、发式、造型、神情、演奏姿态均体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 策展人诸葛英良表示,一件件乐器其实也是一部别样的文明史。早期中华文明遗址中,就有以笛、哨为代表的吹乐器和以钟、鼓为代表的击乐器。先秦至汉代,随着礼乐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乐器更加复杂化,出现了编钟、编磬等大型乐器。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外来乐器广泛应用于各式演奏场合,诗歌、壁画等艺术作品记录了“胡琴琵琶与羌笛”的繁盛景象。宋元之际,乐器的运用和改良达到新的高峰,以马尾胡琴为代表的弓弦乐器的地位正式确立。明清两代戏曲、歌舞、说唱等包含音乐元素的艺术样式日益繁荣,塑造了生动多彩的民间艺术成就。 据悉,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故宫博物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上海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作为支持单位出借了多件文物。 编辑:慕瑜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