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国内国际 >

各国嘉宾畅谈文化传承与创新 让亚洲文明之光熠熠生辉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李志伟 宦 翔 焦 翔 时间:2019-05-20

孟夏时节,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及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配套活动,让世人领略了亚洲的地大物博、山河秀美,真切感受到了亚洲文明的绚烂多彩。艺术展、文物展、图片展、音乐会、艺术节……多彩的活动让人应接不暇,全方位展示了亚洲丰富的文化遗产,为促进亚洲各国民心相通,增强文化自信,赓续文明之美,搭建了广阔的舞台。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指纹’”

5月16日,亚洲文明周系列活动之一的“文明匠心——亚洲非遗大展”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开幕。日本的陶瓷、韩国的纸艺、尼泊尔的铜器、哈萨克斯坦的冬不拉、马来西亚的扎染……14个亚洲国家的320件(套)精美展品,向观众展现了各国精湛的文化和技艺传承。

“亚洲的工匠传统,构筑了亚洲文明的丰富性、多样性,同时彰显了亚洲文化的内在理念。”总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介绍,本次展览的一个重要特色在于将亚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相结合。

展厅中央是“亚洲客厅”,中国传统文人书房里装饰着来自亚洲各地的非遗作品,相互交融,别有特色,体现了亚洲文化的兼收并蓄。

约旦手工艺者拉伊德说:“文化遗产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宝贵财产。此次展览为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相互借鉴,共同传承优秀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指纹’。就像是人与人握手一样,不同文化应该多‘交朋友’,增进了解。如今世界各国联系日益紧密。民族文化传承人应坚守传统,更应秉持开放的胸怀。”菲律宾服装设计师贾碧丽说。

来自浙江的捏塑非遗传承人吴小莉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也是各国文化自信的源泉。非遗走出国门、交流互鉴,能够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梦想。“代代相承,我们正在续写亚洲文明的精彩故事。”

“就像走进了亚洲文化的‘百花园’”

不到亚洲,难知世界之美。5月16日,亚洲文化旅游展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拉开帷幕。其中,世界遗产影像展用精美的照片展现长城、麦加大清真寺、泰姬陵、吴哥窟等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了众多国内外观众。这些摄影作品从国内外1万多件投稿中脱颖而出,入选作品的遗产地(点)涵盖了中国在内的亚洲21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处(项)世界遗产。“就像走进了亚洲文化的‘百花园’!”参观者无不惊叹。

黑山下戈里察大学学生博亚娜·马利希奇和同学们参观了展览。她说,“我们刚刚游览了故宫,近距离地接触文化遗产,让我们更好地感知中国。”

印度旅游局北京办事处官员苏希尔表示,印度拥有30多处世界文化遗产,摩诃菩提寺、泰姬陵等,都是中国游客感兴趣的地方。“古代,印度与中国有许多交往。现在我们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时俱进,电影、音乐、美食等交流更加活跃。”

“这样的展览有助于促进人民之间的交往,我们从中能够发现各国文化之美,了解各国文化之间的异同,从而促进学习互鉴。中国在引领亚洲各国文化交流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亚洲文明共同繁荣创造了大好机会。”尼泊尔旅游局官员萨加尔·什雷斯塔说。

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愿同各国开展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为更好传承文明提供必要支撑。”目前,中国与亚洲各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已有诸多成功实践。柬埔寨文化艺术大臣彭萨格娜表示,“我们应该努力保护好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我要再次感谢‘一带一路’倡议,在它的框架下,我们与中国开展了文化振兴的有益合作,让两国民众都享受到了更丰富的文化生活。”

“文化让我们团结在一起”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汇聚了来自49个国家的400多件珍贵文物。从5月到8月,人们在这里可以穿越时空,共赴文明之约。

展览以“多元文明并置,古今文明相通”为主线,采取“传统展示+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展示亚洲历史悠久、文化融合、多元共生的文明特征。亚洲国家之外的埃及、希腊也有文物参展。阿联酋、阿塞拜疆等9国文物都是首次来华参展。

斯里兰卡科伦坡国家博物馆馆藏的郑和《布施锡兰山佛寺碑》(复制品)、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的唐代舞马衔杯仿皮囊式银壶、伊朗国家博物馆馆藏的元青花梅瓶……无不印证了亚洲文明交流的历史。

“我们需要让全世界都了解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澳大利亚悉尼玛雅基金会主席甘德瑞表示,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提到“任何一种文明都要与时偕行,不断吸纳时代精华”,极具启迪意义。“在当今世界,自我封闭不利于发展,人类历史证明,文明发展得益于开放,而非固步自封。我们看到中国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缅甸作家协会主席觉温表示,每个文明都是不同的,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共同的财富,通过交流与对话,人类能够拥有更美好的未来。“保护历史,就是面向未来。”

在印度和中国从事音乐、舞蹈交流合作项目的印度舞蹈家鲁克米尼·查特吉表示,艺术是人们共通的情感,借此人们能够加强联系。“我们有许多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一代代传承下去的,不仅仅是博物馆里的展品,更应该是我们每天生活的全部。”

刚果(金)国家艺术学院院长利耶·约卡表示,“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创造力的源泉,更是生活的喜悦与热情;文化让我们团结在一起,从而远离混乱与战争。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为夯实各国人民的兄弟情谊、共创美好未来提供了机遇和平台。”


编辑:张瑞琪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