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国内国际 >

丽水泛微澜 “大潮”谱新篇 ——浙西南革命根据地采访纪行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刘龙 魏韬 时间:2019-07-03

浙江丽水城区全景 程昌福/摄 

“青山埋忠骨,草木皆有情。当年血溅处,今日万花红。”在参加浙西南革命根据地采风活动的首站,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里的这句话让人印象深刻,随行记者们纷纷驻足沉思——几步之外展厅的墙上,是历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名单。站在丽水这片富含红色基因的土地上,耳濡目染之间对这片土地有了初步的印象:丽水是浙江省唯一的所有县(市、区)都是革命老根据地的地级市,时光荏苒,“浙西南革命精神”今日已成为激励丽水人民的思想源泉。

“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这是浙江省近日发布的“浙西南革命精神”表述语。

浙西南革命纪念馆游客拍照  魏韬/摄

“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弘扬践行伟大的‘浙西南革命精神’,让红色精神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汇聚起‘丽水之干’的磅礴伟力,为‘丽水之干’铸魂、赋能、立根。丽水市委书记胡海峰在《“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践行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如是阐述。

如果说,浙西南革命史是一部不畏艰险、荡气回肠的壮怀史,一部浴血奋战、风雷激荡的抗争史,一部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胜利史,那么,这部史诗般的诗篇在新时期又将激荡起怎样的铿锵之音?

采访团参观古堰画乡内民宅 魏韬/摄

住溪村红色教育基地听红色故事 魏韬/摄

 

古堰画乡里“两山”理念树标杆

在水色氤氲的古堰画乡,江南梅雨并未消减采访团对于这个艺术小镇的游览兴致。青石街道,水岸码头以及水村渔市的江南韵味让人仿佛置身画中。位于丽水市莲都区西南方的古堰画乡,凭借完整的人文遗存和绝美的江南山水获得了一系列璀璨的头衔: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世界首批灌溉工程遗产和联合国教科文遗产,是“丽水巴比松油画”的发祥地、“中国摄影之乡”以及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主要创作基地。2006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古堰画乡之后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2015年1月12日,习总书记在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进行座谈时,表示对古堰画乡以及“巴比松油画”记忆犹新。这个曾被习总书记深情寄语的地方,将“两山”理念融入生态经济、生态制度、生态文化中,同时也为全国其他地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了样板。

古堰画乡内采访 魏韬/摄

远山如黛,葱郁的田埂间,稻田、民宅映衬出江南水乡的静谧祥和——这是一幅“丽水巴比松油画”的内容。那么,“巴比松油画”是如何从遥远的法国漂洋过海在丽水生根发芽的呢?事实上,“巴比松油画”在这里落地生根并滋养出“丽水巴比松油画”的缘起,似乎也道出了一个开放的地区,通过吸收学习从而融合创新的砥砺前行之路。巴比松画派是活跃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法国风景画派,他们信奉回到自然,把“面向自然,对景写生”作为自己的创作方法和宗旨,抛弃学院派虚构的历史风景画程式,用画笔倾诉着对自然风景的诗意感受。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法国19世纪农村风景画展来到上海,开阔了丽水画家的视野,明晰了创作思路:风景秀丽、民风淳朴的浙南山区是否也能呈现于油画中呢?随后,1991年,在融会贯通、自我创新之后,丽水地区首届巴比松油画展在丽水市举行,而后丽水巴比松油画群体逐渐形成。他们从亦步亦趋的模仿开始,日渐成熟,终于厚积薄发,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如今景区内随处可见的写生人群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其中有艺术大咖,有中青代油画家,也有莘莘学子。从2005到2016年,小镇核心景区农民人均年收入从3000多元猛增至38000元,青山绿水捧出了金山银山。

古堰画乡的成功经验,具有可供借鉴的示范作用。无论是高规格的总体规划设计和旅游+产业的融合,还是生态保护治理和环境综合整治的生态宜居目标,又或者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保障乡风文明,归根结蒂在于“画里画外”的生态之美。正如古代通济堰以水利之功惠及百姓,古堰画乡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堪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生动案例之一。

参观龙泉宝剑锻造现场 魏韬/摄

两色龙泉“红绿”融合同频共振

“美玉生磐石,宝剑出龙渊。帝王临朝服,秉此威百蛮。”曹植的诗篇使龙泉宝剑的威名千古流传。人还未到龙泉,便已听闻“丽水三宝”:龙泉青瓷、龙泉宝剑、青田石雕。龙泉因千年的传承发展铸就了璀璨的剑瓷文化,龙泉市在以“剑瓷精神”“老区精神”落实“丽水之干”,发挥剑瓷文化比较优势之余,还阔步前行,走“红+绿”互促发展之路。

龙泉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浙江省生态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全市森林覆盖率高达84.2%,空气负氧离子浓度最高达12万个/立方厘米。生态旅游成为龙泉的又一发力点,2017年前三季度,龙泉共接待游客646.8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9.01亿元,同比增长46.8%,增速位居全市第一。值得一提的是,来龙泉的游客人均花费同比增长了20.04%,仅国庆节和中秋节,旅游总收入就达到了8.95亿元,高居丽水市榜首。

丽水城区夜景 程昌福/摄

在龙泉市住龙镇,凭借丰富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红色旅游在这里风生水起。住龙镇,在84年前,是浙江首个苏维埃政权诞生地,这里曾是刘英、粟裕开辟的浙西南革命根据地核心区域。红色文化如今依然代代相传,当地专门成立了老区建设促进会,与党史部门密切配合,开展红色资源调查,挖掘抢救红色资料,提出革命遗址(遗迹)保护修复意见计划等。自2012年以来,龙泉市已投入600多万元,修复了43处重点遗址。数据显示,红色旅游带动乡村发展,住龙镇2018年农家乐民宿营业收入已达960余万元。

在住龙镇住溪村,采访团徜徉于花团锦簇的街巷中,惊诧于田园牧歌的乡土风情竟与曾经战火纷飞的革命遗址融合得完美无缺。住溪村有15个村民小组,1100余人口,近年来围绕红色、绿色、本色三色建设,成为丽水市乡村“三美融合”发展的典范。住溪村家家户户栽花种草,全村有4000多盆盆景。一面布告栏旁边,赫然挂着两块醒目的牌子: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丽水市总工会劳动模范(职工)休养基地。事实上,这里还是丽水市最美村庄,浙江省历史文化重点保护村落。住溪村坚持红色文化保护为重,投入大量资金对苏维埃政府会议旧址、红军街、中共处属特委旧址等进行了修复,积极打造2000余平方米的全域性红色文化礼堂。目前,住溪村已成为浙江省党史教育基地,浙江省国防教育基地等。“住溪村民风淳朴,村民勤劳,邻里和睦,至今依然保持着日不闭户、路不拾遗的传统。”听着导游的介绍,同行记者中不禁响起一片赞叹声。住溪村的红色情结并未随着岁月流逝而褪色,反而像雨后街巷中的花草一般,愈加娇艳。

 

以“丽水之干”担纲“丽水之赞”

庆元县,一支小小的鸿星铅笔,在产业园的聚能效应下,竟能摆上G20峰会的办公桌;一个不起眼的香菇,在《庆元香菇文化保护规划》的扶持下,品牌价值竟高达近50亿元……丽水处处有故事,丽水故事很精彩。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018年12月27日,中国改革(2018)年会暨改革开放40年40案例高层研讨会上,丽水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丽水样板”案例成功入选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丽水开拓践行“两山”理念新路径的改革经验也在全国推广。在浙西南革命精神指引下,丽水的蜕变同样令人瞩目。丽水泛起微澜,建设的大潮渐渐翻涌:《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和红色资源价值转化规划大纲(征求意见稿)》中指出,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精神弘扬和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论述以及对丽水殷切嘱托的科学实践;是擦亮“红色浙西南”底色,正确确立浙西南革命历史地位的有力举措;是汇聚“丽水之干”磅礴伟力,吹响奋斗前行号角的重要行动;是以“红绿”融合增强内生发展动力,为全国革命老区提升自身造血能力提供样板示范的积极探索。浙西南革命精神战略定位为“1+4”。“1”为总体定位,即打造全国红色文化传承高地和“红绿”融合发展高地;“4”为发展定位,即:一是全国革命精神弘扬践行示范区,二是全国革命老区内生发展先行区,三是全国红色旅游发展样板区,四是长三角红色教育培训集聚区。

丽水泛微澜,“大潮”谱新篇。秀山丽水,可见云蒸霞蔚。唯有将精神的强大动力转化为全面推动“丽水之干”的自觉行动,才能更好地落实“丽水之赞”、践行“丽水之赞”、担纲“丽水之赞”。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弘扬践行伟大的“浙西南革命精神”,让红色精神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汇聚起“丽水之干”的磅礴伟力,为“丽水之干”铸魂、赋能、立根。  文化艺术报记者 刘龙 魏韬

松阳松荫溪 雷宁/摄

秀山丽水,骑行绿道  舒同才/摄

瓯江美景 冯宏伟/摄

 


编辑:金苗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