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国内国际 >

中国正成为南极治理主要参与者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钱盈盈 时间:2019-08-06

1月16日,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昆仑队队员来到海拔4093米的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在南极冰盖之巅换上了一面崭新的国旗。图为队员们在此处合影。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摄

    俄罗斯自由媒体网站发表文章称,中国经济和科技发展风生水起,中国“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将进一步助力中国在南极科考领域后来居上。不排除在不久后的将来,中国南极科考站的数量,尤其是其质量,将会超过俄罗斯。显然,中国南极科考的步伐并不会止步于“雪龙2”号。

    法国媒体称,目前,中国着手开展建立最新南极基地的工作。中国正在成为极地经济大国,并且已经成为南极经济开发的主要力量,开启了中国南极开发新阶段。中国将是少数几个在南极洲地区拥有多个基地的国家之一

    《纽约时报》称,在《南极条约》的52个签约国中,中国的南极行动“最迅速”。中国准备建设第5个科考站,已经接近美国6个科考站的数量。

    日前,中国自主建造的“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的正式交付仪式在上海港隆重举行。1993年,中国首艘“雪龙”号在乌克兰建成。20多年来,它共完成了9次北极科考和22次南极科考。“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下水,进一步凸现了中国政府对南极地区的重视,也表明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全球公域治理的决心。中国正力争成为南极地区保护与合理利用的主要参与者。

    1959年,来自美国、苏联、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智利、阿根廷、日本、比利时、挪威和南非的12国代表签署了《南极条约》。当时,中国并非缔约国,先前也从未参与过极地开发。1983年,中国加入该条约。1984年11月,中国开始了在南极地区的首次科学考察活动。截至目前,中国在南极地区已建成了4座科学考察站: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总量位列全球第三,仅次于美俄,科研工作人员数目居第二位,排在美国之后。

    中国南极科考成绩斐然。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推动下,目前中国在南极已初步建立了一支门类齐全、体系完备的科研队伍,组建了一批重点实验室。30多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当地科学考察,取得的成果世界有目共睹。中国在南极地区开发的话语权也随之增加。中国致力于南极地区海洋环境调查与保护工作,积极促进国际合作,提升公众对南极地区的认知。

    南极是地球上最后一块未被开发的洁净大陆,占地相当于全球陆地面积的10%,自然资源储量蔚为可观。南极是观察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地区,同时也是地球上研究宇宙的最佳之地,具有巨大的科学研究价值。

    中国在南极地区的科考具有深远的影响。这不仅能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南极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方面的作用,也有助于中国在极地科研和解决全球气候问题等方面提出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此外,南极科考站还可以进行航天观测,为中国的航天项目保驾护航。

    未来,中国将与美、俄等国家一起推动各国在联合国框架下加强在南极科考与研究的务实合作。在保护南极资源基础上,合理利用南极资源。


编辑:高思佳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