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国内国际 >

戏曲艺术骨干人才紧缺?专家详述“破题”举措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上官云 时间:2018-08-07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7月28日电(记者 上官云)近日,据中国戏曲学院官网消息,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戏曲艺术人才培养“千人计划”高级研修班正式开班。举办该研修班的目的之一,便是打破戏曲编剧、作曲、舞美、评论等骨干人才紧缺的局面,提高戏曲艺术整体创作水平。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人才断档,确实是戏曲艺术发展面临的一个瓶颈。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首部原创越剧花脸剧目《包公泪》在福州首演。 刘可耕 摄

几组数据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个问题。2017年初,北京市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工作总结大会举行。数据显示,目前在北京地区存活的戏曲为京剧、评剧等共计14个剧种。截至2015年8月31日,北京地区在戏曲表演团体供职的从业人员有3425人。

其中,高级职称289人,具有高级职称的编剧、导演、唱腔设计人员极为稀缺,不足20人。在剧目创作、人才培养,尤其是创作人才的培养方面,有很大缺口。

2017年公布的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成果显示,截止2015年8月31日,全国有348个剧种,其中共241个剧种拥有国办团体,其中120个剧种仅有1个国办团体;共107个剧种无国办团体,仅有民营团体或民间班社,其中70个剧种仅有民间班社。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 戏曲名家为大学生授艺。 田进 摄

具体到昆曲,更早一些,有报道指出:目前全国昆曲从业人员仅800人左右,号称“800壮士”,70岁左右的昆曲表演艺术家群体被称为“国宝大熊猫”。

“由于种种原因,戏曲艺术发展确实存剧种减少以及人才断档问题。”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而且这些年有了国家重视戏曲利好政策的大力支持,传统戏曲发展形势正逐渐回暖,戏曲艺术对优秀人才的需求更大了。

这种需求体现在专业表演人才、舞美人才乃至评论人才等各个方面。戏曲是一个需要从小打基础的行当,演员要练幼功。所以,曾有行家说,中专,大学这样成系统的教育很重要。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巡视员、副司长明文军亦指出,不仅是基层院团,中直院团也存在创作人才不足问题,“戏曲传承和发展人才是关键。戏曲艺术能否源远流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戏曲艺术中人的因素”。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小戏骨”正在戏台上演绎戏曲。 杨华峰 摄

戏曲艺术领域人才瓶颈如何应对?“我们在积极运用调研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在‘十三五’时期,实施戏曲艺术人才培养千人计划。”明文军表示, “千人计划”高级研修班的举办宗旨之一,就是培养戏曲艺术骨干人才。

从现实出发,中国戏曲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张文振则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加大戏曲人才培养力度,打造学校教育、师徒传承、各种层次专题培训班等多途径并举的培养格局”。

“另外,还需要多方努力,共同在社会上营造热爱传统文化、热爱戏曲的良好环境。”张文振觉得,除了戏曲人自身努力外,还需要观众的认同和支持,“这对戏曲的生存发展,特别是领军人才的涌现,也有着重要意义。”(


编辑: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