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国内国际 >

“中国书法的活化石”走进数字时代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结项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倪尧 时间:2019-12-02

近日,我国又一项重点文化科技创新研究成果出炉——由国家一级美术师、书法文化工作者卫高潮先生担任负责人,历经十年潜心研究的文化科技创新项目《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创建及其推广应用》,经项目验收委员会各位专家严格评审判断,一致通过评审验收并准予结项。

该研究成果将两千多年来历史遗存的仅有2000个单字的章草书,丰富到6825个单字,使章草书作为独立书体和完整字库,实现了和Windows操作系统以及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对接,为中文计算机字库增加了新的字体,填补了一项空白。据了解,这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国家首次为书法独立书体专门立项。专家表示,该项目研究具有“艺术之精神,科学之思想”,体现了新时期书法故乡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书法文化的重要贡献。在这一领域较好地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建性发展。

章草作为一种书体,上承篆隶,始创于西汉,字字独立,互不相连,是隶书的快捷写法,至东汉末年已臻于成熟,是东汉和魏晋时期通行的一种重要书体。作为草书之祖,章草又被称为中国书法的活化石,它的出现,是中国汉字形体演变的重要转折点。在以实用为第一要务的中国文字发展史上,章草一体虽行时不长,但其艺光之珍却历世不坠。然而,文献遗存的章草单字仅有两千个,要将其创建成为一个规范完整的独立书体字库,学术难度、创建强度非寻常可比。

据介绍,该项目研究秉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文化文艺工作要“正本清源、守正创新”的思想要求,取材于中国文字和中国书法发展史中与章草书体和章草书法文化相关的所有文献资料,以王世镗先生的《章草草诀歌》《稿诀集字》为法则,以西汉以来历代章草书传帖、新时期出土的简帛以及散见的章草书作品为基本资料,以偏旁部首和章草书的规范符号为主要对象,以《章草大典》《章草字典》为基本参照,按照国标GB2312字库的要求和“六书”的造字规则以及书写的自然自由性逐一书写字模,然后进行扫描、录入、矢量、质检、测试、转化等环节,最后形成了章草书字库。

该项目成果的特色在于实现了文化典籍资源的数字化转换,属于典型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文化创新工程,亦是一种颇具时代感的先导性文化实践。结合文字学和艺术学的专业标准,著名书法研究专家、北京大学教授王岳川指出,该项目研究的亮点分别体现在章草书的历史地位、项目的文化意义和项目的学术规范三个方面,特别是占有资料相对全面,遵守法则十分严格,保留符号非常丰富,运用技术自然得体,具有充分的专业性和严谨的科学性,表现出专业的治学态度和高度的学术负责。

据了解,目前我国中文计算机字体行业发展相对比较滞后,英美现有英文字体数十万种,日本有近三千种。然而,中国汉字作为世界上变化最丰富、最优美的文字符号,目前仅有四百余种中文计算机字体,书法独立字体系列字库不过二三十种。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的建成,不仅填补了该项研究的空白,而且实现了对最早、最古朴、最规范的草书体系的系统性整理,对书法爱好者的学习创作以及章草书法的普及推广提供了新的内容和机会,对进一步开发章草书这一中国书法艺术具有长远的现实意义。同时,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及仿真技术挖掘章草书法文化价值,进一步拓宽了艺术设计的空间,丰富了书法学习和研究的创新模式,增加了章草书法实际推广应用的渠道。建立该成果推广应用平台,不仅可以强化对数码字库的社会化应用进行宣传推广,对于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促进历史文化发展具有实践带领作用,而且对于其他书法艺术形式的推广具有借鉴价值。此外,该项成果因其先进性、实用性、工具性等显著特点,其推广应用项目的建设,不仅可以传承历史文化,而且对于历史文化产业的技术转型以及商业模式转换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该项目承担单位陕西书学院是从事书法和文字研究的专门机构。项目负责人卫高潮研习书法四十余年,于1985年加入中国书协,1986年就以章草书作参加中日书展,先后任中国职工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届专业委员会委员,迄今出版有《卫高潮临池探微》《卫高潮真草墨迹》《卫高潮行书墨稿》《卫高潮章草书作》等著作。在本字库的创建中,为了繁衍好、选择好四千多个新的章草单字,他日夜兼程、六易其稿,书写了十年之久,仅墨汁用掉了数十公斤、宣纸用掉了三十余刀。

“这个文化项目有两个技术关键,一个是以历史遗存章草书单字为基础,按照‘六书’的造字规则、参照篆隶行和今草的结字规律进行繁衍,或按照《章草草诀歌》和《稿诀集字》中的法则进行繁衍,使其扩充为国标GB2312字库的6825个字(繁体6825字、简体6763字),这是一个整合性创造比例很高的文化工程;第二个关键是某一字在历史上有多种写法,而字库只能选其一种,如何能在多种写法中选择出规范、简洁、美丽、易识的字,对创建者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卫高潮介绍道。

他表示,将根据评审验收意见,对字库进行全面微调,预计明年上半年出版发行并上线运行。

文化艺术报记者 倪尧


编辑:思羽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