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文学院“作家摇篮”对话汪渺长诗《伏羲创世》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邵雅婷 田宇 时间:2023-10-18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邵雅婷 田宇)10月14日下午,西北大学文学院“作家摇篮·对话”第四期——汪渺长诗《伏羲创世》研讨会在西北大学长安校区文学院会议室举行。本次活动由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天水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西北大学文学院、敦煌文艺出版社、天水市作家协会、汪渺文学艺术工作室承办。 对话开始前,活动主持人陈然兴教授介绍活动背景和到场嘉宾。陈晓辉教授致开幕辞,并介绍西北大学的建校历史与文化底蕴,以及文学院创意写作专业的教育体系与教学成果。
西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陈晓辉: 汪渺先生笔耕不辍、奋楫笃行,持续书写着西北高原的创世神话,而《伏羲创世》的面世正是这一神话的延续和拓展。汪渺先生的作品有四个显著特征:第一是浓重的根性文化。汪渺先生是一个游牧在民族文化之间的纯粹的行吟诗人,时常回望中华民族文明演进的历史,致力于探寻民族文化的根。《伏羲创世》以一种诗意的方式回应了创世之问,重塑了中华民族文化之争,为培养民族文化自信和优秀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新的答案和路径。第二是突出的普世价值观。《伏羲创世》氤氲着浓烈的浪漫主义气质,呈现出明确的万物有灵论,寻求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统一,对照当下全球战乱频仍、霸权当道的恶劣生态,《伏羲创世》不但符合普通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基本诉求,也在用一种情感共济的方式弥合着人类内心的割裂与暗伤。第三是炙热的在地意识。汪渺先生满怀深情地吟唱“创世的第一滴圣水落足的地方,叫天水”,用风的眼睛检阅着天水这块风水宝地,不遗余力地借此探寻滋生于古秦地不同民族中所隐藏的迥异的中国文化密码。从白马族的英雄传说到伏羲女娲的创世神话,在作品中用一滴圣水浇筑着自己作为天水人的荣光、梦想和执着。第四是自觉的民间性话语。《伏羲创世》承继了诗经开创的国风传统,遵循底层叙事逻辑,民间性话语成为其底色之一。一方面体现在运用俗白的话语方式,站在劳动民众的立场,表达着属于他们的本真话语体系;另一方面则用妥帖形象的比喻,以民众的视角和话语习惯打造修辞,形成了文学中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样板。 甘肃省书协副主席、天水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杨清汀: 十二载春秋呕心沥血,八千年风云荡气回肠。见证了汪渺先生铁杵磨针的苦功夫,这部创世史诗的面世实属不易。自己有三点感受:第一,《伏羲创世》是一部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优秀作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历史自信、文化自信代代激励了我们。我们的确需要一部伏羲女娲的创世史诗,用艺术的光辉彰显中华民族的原创精神,激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每一位华夏儿女,汪渺的这部作品做出了值得肯定的尝试。所以这部作品不仅仅属于天水,更属于天水之外更广阔的文化空间。第二,历史一脉情相连。天水和关中、西安同受伏羲文化的洗礼,同享秦文化的光辉,同载丝绸之路的历史沧桑。尤其在新时代,天水作为关中平原城市群的一员,有共建一带一路和关天经济区的重任。我们的文学艺术作为纽带,能够达到历史的互动、山河的互亲、现实的互助,助力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共荣,这个是我们文艺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所在。第三,虚心学习使人进步。这次我们以汪渺的《伏羲创世》研讨会为契机,主要是抱着学习的目的而来。西北大学是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名校,有“作家摇篮”的美誉,陕西的文学艺术名家辈出、人才济济,成就卓然。西安又是著名古都、文化重镇,享誉世界。通过这次活动,两地的文学交流将会进一步密切,对天水文艺事业的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并欢迎大家来到天水观光游览,体会“羲皇故里”的优良传统。 中作协会员、天水市作协主席、诗人汪渺: 自己在十多年前,第一次走进大地湾,便不由得冒出了两句诗:“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一脚会踩出八千年前的太阳。”从此,自己就想以文化底蕴深厚的大地湾为背景,为伏羲女娲写一首长诗。 谈到两部长诗作品的创作异同,创作万行长诗《白马史诗》用了四年时间,而五千行的《伏羲创世》却断断续续写了十二年,才画上了句号,准确地说应该是画上了感叹号。“《白马史诗》是我爱出来的,也是疼出来的,那么《伏羲创世》则是用心血熬出来的。我将自己的骨头当柴,将血当水,将心当人参,经过漫长的十二年时光,才熬出了《伏羲创世》。” 诗人的学识很重要,但比学识更重要的是本真。不管文学式样怎样翻新,手法怎样多变,想象多么怪异,思考多么深刻,本真永远是文学的底色,诗歌更应如此。失去了本真,诗自然会失去灵性,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诗。杰作不是硬写出来的,也不是全凭知识裁剪出来的,而是通过修炼,从内心流淌出来的。《伏羲创世》写得极为率性,没有刻意,自然生成了自己的样子。欢迎各位嘉宾、各位读者为《伏羲创世》“把脉”,并希望自己能在大家的批评建议中走得更远。 读者出版传媒敦煌文艺出版社社长杨继军: 华胥氏孕育了十二年诞下伏羲,汪渺先生创作了十二年成就长诗《伏羲创世》,这是一种奇妙的缘分。汪渺先生以长诗的形式为创世英雄作传,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具有极大意义的。我们希望这部作品能够走得更远,我们也力图做出更多关于伏羲文化的文艺产品。 同时,杨社长简单介绍了敦煌文艺出版社的发展情况及办社理念,并代表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表示希望能与西北大学文学院的文学作品进行合作,努力做出更多融合性的文艺产品。 诗人、西安文学艺术创作研究室专业作家秦客: 作为一个从业多年的出版人,见到这样一本设计优美、制作精良的诗集感到十分愉悦,这部精装诗集的出版本身就是一种成功。有三个方面的体会:第一,题材方面。《伏羲创世》是一个有难度的题材,能够完成已经不易,更不要说完成度还很高,给我们一种全新的呈现面貌和呈现方式。第二,史诗的话题。“伏羲”题材应属于原生史诗的范畴,可以参照原生史诗,比如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什》、藏族的《格萨尔王传》、北欧的《旧埃达》等,也可以借鉴派生史诗,比如法国史诗《罗兰之歌》、意大利塔索的《被解放的耶路撒冷》等。第三是重返源头,重建古典诗歌精神。诗歌发展百年以来,出现了种种令人不满的现象,诗歌被打碎了,没有了灵魂,也失去了它的标准。当我们迷茫的时候,我们不妨回到源头,重新回到人类的上游,找回古典精神。如果我们找到了这样一种诗歌精神和担当,诗歌肯定能回到它该有的位置。《伏羲创世》是一本厚重的长诗,开创了一种新的写法,应当向汪渺老师致敬。 诗人、作家、编剧阎海东: 书写一个众所周知的神话故事的确是一个勇敢的冒险,更何况这个神话的主角是伏羲和女娲。以创世神为书写对象,不仅可能有“冒犯”的风险,同时也有“发现”的考验,而且这两者往往是相悖的。事实上,神话并非像瓷器般脆弱,只可小心翼翼地供奉膜拜,它的存在可以说是人类意识形态中最强韧的。神话解释人类最初的基本问题提供人类生活的最初模型,同样暗示人类的基本精神指向。 《伏羲创世》虽然是诗歌,但本质上依然是叙事文本,作者塑造了伏羲这样一个悲剧英雄的形象,以此来表达“大爱”。作为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如何与当代的我们情感链接?《伏羲创世》的创新在于,把伏羲当人来写,从始至终以人的基本情感为出发,从而塑造了一个清澈的上古时代为背景的童话世界,其中固然有伏羲女娲事迹的踪影,但更多地呈现清澈的情感:爱、奉献和牺牲,仇恨以及和解。这种新的创造,也是一个新文本存在的价值。 西安财经大学副教授宋宁刚、导演陈非、铜川市作协副主席王可田: 宋宁刚教授、陈非先生和王可田先生都系统地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感受,以及《伏羲创世》带给自己的启发性思考。 宋宁刚教授认为,《伏羲创世》的语言清亮、轻盈而又明畅,体现出了先民,甚至整个人类创世之初的朝气、童年气与天真之气。 陈非先生坦言,汪渺先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语言,同时打破了很多诗人不会讲故事的壁垒,这两点都是一般人难以达到的。 王可田先生指出,对于我们这个民族的渊源进行追溯和梳理,对未来进行展望,颂歌形式确能带来一些激励,但若能从鲁迅那里继承一些批判和反思的力量,相信作品会更有深度和触及灵魂的感染力。 西北大学文学院教师、诗人尚斌: 教师代表尚斌博士谈到了《伏羲创世》的光芒和力量。第一,写作雄心。这部作品让我们看到了“用童诗建筑史诗”的可能性。童诗收获了史诗的修辞容积和承载力,而史诗则收获了童诗的游戏精神和原始心象。第二,写作定力。非常佩服汪渺先生能够抛弃文学史青睐的先锋范式,用晶莹的语言照耀十二年凝视书桌的平淡时光。第三,海子用长诗说:我走到了人类的尽头,但汪渺用长诗说:我走进了人类的源头。第四,诗学特质。作品追逐的不是唯美主义情愫,而是唯灵主义精神。我们读到了灵魂和灵性,读出了灵通和灵思。第五,作品洋溢着丰沛的童心和诗心。童心象征人类的初始状态,诗心象征人类的终极状态,童心和诗心勾勒出汪渺文学世界里的同心圆。第六,寻根启示。我们在寻找根,根也在寻找我们。我们和根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继承关系,而是丰富的互动关系。第七,本雅明评价卡夫卡时说:“他用童话对付神话中的暴力。”汪渺用作品努力地寻找人性和神性的中间地带和温暖区间。第八,历史观。在这部作品里,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是爱,而不是恨。在弥漫仇恨教育的国度,此诗拥有超越文学的世界观意义。第九,对话体。这部作品里对话体的深意到底是什么?我们还是一个不会交流的民族,我们现在正迫切地学习如何交流、如何沟通。第十,作品有一定成分的无我精神和宇宙意识,那就是让自我沉默,让万物歌唱。另外,永恒性的书写。真正的永恒性既有沧桑的历史感,又有轻盈的新鲜感,尤其是第二点,我们可以在作品中深刻感受到。尚斌博士用“有趣”和“可爱”来概括《伏羲创世》的特征,在他看来,有趣和可爱也许才是对一个人的最高评价,也是对一部作品的最高评价。 西北大学文学院教师雷勇: 史诗的衡量标准大体可以从诗性和叙事性两方面入手,汪渺的创世史诗《伏羲创世》兼顾了诗性与叙事性的平衡。首先,《伏羲创世》的诗性主要体现为传神的比喻、童趣的应和以及富有哲思性论断。其次,《伏羲创世》的叙事性则体现为两点:第一,塑造了一众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勇敢睿智、富有开拓精神的伏羲,不仅是种族的先人,还是文化思想的先人。富有大爱之心的女娲,不惜身命去补天。第二,勾勒了一幅完整恢宏的创世图景。汪先生通过引人入胜的情节,完整描绘了创世的历程和代表性事件。事件与事件之间有机串联,情节与情节之间环环相扣,能够体现出汪先生的叙事功力。当然,也有少数情节比较突兀,与上下文关联稍弱,如“女娲斗豹”等。倘若能更加充分地发掘伏羲女娲与天地、猛兽、部落之间的冲突性,则可以更充分地展示先民创世之艰的历程,从而展现中华文化的韧性。 西北大学文学院教师安晓东、苏岑: 安晓东博士提及作品的挑战性:神话离我们距离比较遥远,到底如何与我们今人发生关系,到底如何用文学的方式、文艺的方式去处理。今天年轻人有一种处理方式比较有趣,比如将神话和科幻结合,将神话和游戏结合,可以说神话资源处理起来还是蛮有难度的。 苏岑博士认为,叙事长诗不易作的原因可能在于抒情和叙事之间的关系平衡问题不好处理,既要讲好故事,又要诗意盎然,难免左右失据,但《伏羲创世》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全诗不仅叙事详略得当、情节跌宕起伏,冲突尖锐,女娲为补天牺牲自己、珠儿为了父亲和部落的自我牺牲、伏羲为了团结而原谅仇人等设置都极好地突出了人物性格,很好地体现了全书弘扬人间大爱的主题。而在行文上,则抒情气息浓郁,大片优美的独白咏叹、随处可见精美新颖的比喻和修辞,突出了诗的抒情和象征的一面。独罢掩卷,回味无穷。 天水市融媒体中心文化文艺中心主任、作家胡晓宜: 在自身的工作经历中,阅读过很多关于伏羲文化的论文和文学作品,领略到不同作者对伏羲故事的诠释,但在众多文本中伏羲依然是高高在上的姿态。因此,如何将伏羲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是一个重要且富有价值的问题,而在《伏羲创世》中,伏羲突然来到我们身边,变成了平凡人,恰恰就是因为人物这样的一种平凡性,的确达到了汪渺老师的目的,即让伏羲从神回到人,而这就是这篇长诗最成功的一点。所有的文学创作,不管是写诗也好,写散文也好,写小说也好,自己觉得最感动的部分就是人类的情感,所有人类的情感是文学作品中最动人的地方。 诗人陈红、天水市作协副主席李王强、天水市作协理事王军红、天水市摄影家协会秘书长王新亮: 陈红女士表示,汪渺老师更倾向于书写人性和赞美人性,还原伏羲作为人的光辉。他创世的故事不是神话,而是更有可敬重可亲近的那种感觉。《伏羲创世》完成了一个诗人对伏羲和中华文明起源的解读,用特别清澈明亮的语言,表达作为华夏儿女共同的情感。他作为一个诗人,完成了一个天水诗人的使命,也完成了一个华夏民族诗人的使命。 李王强先生认为,这部作品最大的特色就是以人性化的视角解读神性,使得作品有温度、有广度、有深度,并且以个性化的想象完成了对神话传说中个别细节的解构、修复与重塑。 王军红女士指出,伏羲女娲精神实际上就是天地精神,是一种大爱精神,在中华历史中这种精神是没有断绝的。 王新亮先生认为,在自己的眼中汪渺先生不是一个诗人,而是一位艺术家,他的长诗更像是一部艺术作品,具有极强的画面感与音乐性。 西北大学创意写作专业在读硕士、青年诗人王悦: 汪渺先生早年创作的经典短诗《土地疼出了泡》《变只蚂蚁就好了》等就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伏羲创世》是其继《白马史诗》后注入心血的又一部伟大长诗。经过十余年的沉寂,汪渺用两部长诗向世人展露自己作为一个诗人的赤诚之心。诗中提及的卦台山、清水河、大地湾等地方,是天水人民熟悉的生活之地。从“羲皇故里”深厚的文化底蕴出发,每个天水诗人心中都有“伏羲女娲”的文化形象情怀,无论是作为创世英雄的伏羲还是作为人类始祖的伏羲,伏羲及其部族的文化贡献在汪渺的长诗《伏羲创世》中皆可窥见。 王悦还对前面宋宁刚老师谈到的诗歌当中的爱情观问题,补充了自己的看法:以诗歌中情感的纯粹性方面来看,鸟人儿是浪漫的、有理想的爱人,火精灵是默默地守护着珠儿的精神伴侣,这两种爱在人间的挚爱当中都是非常难得的情感,从这一点能够看出汪渺老师在写诗以及自身性格中的纯粹性。 西北大学创意写作专业在读硕士、青年导演岳贤龙: 唯有一颗赤子之心才能创造出这样的一部赤诚之作。这本书作者抛开了伏羲的神性,将人性还给伏羲,从神的角度赞美人,从人的立场肯定人能成为神的伟大,也是在讴歌千百年来克服自然环境、创造人类浩瀚历史的伟大的劳动人民,它应该成为关于美和勤劳、善良、朴实的华夏儿女的风格。 另外,《伏羲创世》除了神话色彩之外,还有令人心驰神往的童话色彩。作品出现的人物、设置的情节、建构的场景、营造的情绪、传达的感情,都非常具有画面感与电影感,因此作品非常适合改编成儿童电影或儿童动画片,如鸟人儿的壮烈的飞翔,在电影文本叙事当中可以作为高潮段落的存在。《伏羲创世》是源头,也是序幕,更是好戏刚刚开场。期待在将来我们不仅能够看到电影版的《伏羲创世》,更能看到伏羲创世的衍生系列,让这条古老的文化长河借着诗的风帆再次澎湃起来。 汪渺先生赠送签名诗集 研讨结束后,汪渺先生对各位嘉宾提出的建议和感受进行了回应,并表示自己将会虚心接受读者们的阅读反馈,以更好的面貌继续接下来的创作道路,同时再一次感谢西北大学所提供的活动平台。 主持人陈然兴教授对本次研讨会进行总结,表达了对增进两地文学领域进一步交流的展望。西北大学有着悠久的诗歌创作教学和研究传统,今天汪渺《伏羲创世》研讨会的举办构成了这个传统最新的、特别的一个章节。西北大学文学院一直强调文学教学和研究与当代文坛的密切联系,近年来,不断地把作家请进校园,让作家带着他的最新作品与我们的老师和同学面对面。我们致力于把西北大学文学院打造为当代文学现场,而本次活动就是文学现场的生动展现。 研讨会结束后,汪渺先生为参会的师生赠送签名诗集,为本次“作家摇篮·对话”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参会嘉宾合影 本组图片:刘思含 章清卿
编辑:金苗 责编:李奕铮 终审:赵梓希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