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学院”:把课堂开进田间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毛梓铭 时间:2019-06-17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 为引导高校深度参与和主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去年年底,教育部印发出台《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得到各地高校积极响应。 乡村要振兴,关键靠人才。而且不能光靠乡村现有的人才,还要源源不断地培育人才、吸引人才。之所以大力推动高校资源向乡村汇聚,就是要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优势,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配备“最强大脑”。 比如,全国首家乡村振兴学院——同济·黄岩乡村振兴学院,把学院建在乡野,把课堂开在田间。据了解,学院教授每隔半个月,便带领团队奔波于村落之间,既到实践中解决问题,也通过调查研究,推动乡村建设理论走向成熟。除此之外,学院还组建了一支由教授、博导和“乡土专家”组成的教学团队,从生态系统到产业发展、从空间布局到全域旅游,4大系列、16个特色培训班吸引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在此学知识、强本领,到广阔天地大展所长。 建学院、做研究、出主意、育人才,推动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给了高等教育以实践天地,给了乡村振兴以智力支撑。高校与乡村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引领乡村振兴从“一张图”走向“一幅景”。只有不断密切两者合作,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才会迅速壮大。 为此,一方面要练好“引智”功夫,鼓励高校科研、人才资源向基层下沉,给农业农村现代化插上科技翅膀。比如,引导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加大对乡村振兴领域相关学科的投入;加强对从事乡村振兴相关基础性研究、技术推广研究的科技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的支持;充分调动各类科技人员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要写好“育才”文章。鼓励学生走入乡村,植根乡土,在广袤的田野大地上成长成才,练就一身本领。这就要加快推进产教融合,在服务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发挥创新实践、生产实践、扶贫实践等对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 当前,脱贫攻坚战已进入决胜时期,时间紧,任务重。打赢这场攻坚战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必须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进一步提升高校对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和服务水平,在乡村发展的火热实践中展现朝气蓬勃的“高校力量”。 作者:毛梓铭 来源:新华网 编辑:张倩瑜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