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校园 >

非遗进校园|非遗的种子扎根张家界天门小学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编辑 时间:2019-11-15

张家界天门小学学生在大课间跳起铜铃舞。

这是湖南张家界天门小学普通的一天。清晨,孩子们唱响别具特色的土家族歌谣;课上,同学们用几块树皮、两片落叶,让天门盛景跃然簸箕之上;课间,3000名身着传统土家族服装的学生,手持杖鼓、铜铃、彩扇,舞动着青春;黄昏,三两同学围坐打三棋,还有学生追逐着滚动的铁环……“现在我们学校,人人会唱土家歌,人人能跳土家舞蹈,人人会玩土家游戏。”天门小学校长楚任杰骄傲地说。

近年来,全国各地不断探索推进“非遗进校园”工作,天门小学充分考虑非遗“慢文化”的特点,结合当地土家族特色,系统性地提出在学校教育中构建多维课堂模式,通过常规授课、社团活动、文化节等多种形式,推进土家族非遗项目在学校活态传承,建立起“非遗进校园”长效机制,该案例也荣获2018全国“非遗进校园”优秀案例。

找定位,因地制宜打造土家族非遗特色学校

张家界是土家族人口聚居区,也是土家族文化繁荣地。千百年来,土家人在辛勤劳动中,孕育出璀璨的土家族文化,土家族舞蹈、音乐、游戏伴随着一代代土家人的成长,已经根植于张家界土家人的文化基因里。

谈起让土家族非遗项目走进校园的初衷,楚任杰说:“我们当地有这么丰富的土家族文化资源,必须要加以利用和传承。同时,这也正是学校教育的一份责任。”

将土家族非遗项目引进学校教育中确实不是一拍脑门儿的决定,而是学校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和学生、家长的接受程度,深思熟虑的结果。据了解,天门小学土家族学生占到总人数的八成,开展土家族非遗进校园的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同时也能让走出大山的孩子掌握一项本民族的文化特长,为日后就业“留个后路”,这也是学校最朴素的愿望。

从2008年建校起,天门小学便开始推进土家族非遗进校园工作,2013年专门制定《张家界天门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重点学校五年建设规划》,将传承土家族多样非遗作为目标,开展一系列非遗进校园活动,打造土家族非遗特色学校。

大课间,小朋友在跳花灯戏。

举实措,推动非遗传承普及化、常态化

非遗作为一种“慢文化”,其传承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这需要多种措施并举,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学习非遗、爱上非遗。天门小学从营造校园非遗氛围、打造师资团队、编写教材、构建多维课堂、丰富课外生活、举办文化节等多方面入手,让土家族非遗项目全方位融入校园。

天门小学民族文化特色功能室。

把非遗融入校园,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在天门小学校园中,随处可见土家族文化元素,学生身着土家族传统服饰款式的校服,文化墙上画着土家族传统舞蹈的彩绘,文化长廊里摆放着土家族传统手工艺品,音乐教室里传出清脆的土家族山歌……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本就是“润物细无声”,天门小学通过统一配置图书角、手工艺品展示柜、民族文化宣传栏等校园文化载体,为全校师生营造出浓厚的非遗学习和传承氛围。

四年级学生在体育课上学习武术操。

重师资,打造专业化教师团队。推进“非遗进校园”工作,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必不可少。天门小学与长沙师范学院、怀化体育学院合作,开展民族舞蹈、民族体育培训,每个年级、每个非遗类别,分别培训2-3名教师,充实艺术教师队伍。同时,积极吸纳两所高校应届学生来校实习,缓解师资紧张状况。

为更好地传承土家族非遗的精髓,学校定期邀请当地非遗传承人进校授课。张家界传统音乐土家打溜子代表性传承人楚德新、“张家界鬼谷神功”传承人李军都是天门小学的老朋友。除了授课,楚德新还为天门小学大课间操专门创作了土家族音乐,李军根据学生体质和接受程度为学校改编了大课间武术操。

天门小学土家族文化汇编教程。

编教材,让非遗传承有章可循。天门小学注重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课题研究,学校根据收集的土家族民谣、民间故事、土家族山歌、土家族舞蹈等,编创了《土家族体育游戏》《永定花灯戏》《土家族舞蹈武术操》《土家族民歌》四本校本教材,并于2016年底出版了《张家界土家族文化》一书。据教务处老师刘兆辉介绍,《张家界土家族文化》是一至六年级的通用教材,授课老师会根据每个年级学生的接受水平来选择授课内容。

学生们在大课间跳起杖鼓舞。

构建多维课堂,助推非遗扎根校园。天门小学从多维课程、多样非遗入手,将非遗融入音乐、体育、美术多种课程中,进行多种非遗项目教学,让非遗教学常态化。据天门小学副校长杨智介绍,在课堂教学方面,每班每月都有音乐、体育、美术课程各2个课时。音乐课教唱土家族民族歌曲,并要求学生每学期学会2-3首土家族民歌;体育课堂把土家族武术、高脚马、打三棋、滚铁环、跳房子等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到教学当中;美术、手工课堂上,学生可以学习土家族刺绣、土家族蜡染等技艺,真正做到常态化教学。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社团活动。

课堂外,土家族非遗普及化传承有新招。在天门小学每天上午的大课间,由“土家族武术操”“土家族摆手舞操”“土家族茅古斯舞操”“土家族花灯操”“杖鼓舞”“铜铃舞”组成的大课间,极大丰富了学生的课内外体育活动。此外,学校组建土家族山歌合唱团、土家族武术团队、土家族舞蹈团队,以及传承土家刺绣、土家砂石画的美术社团,每天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的学生超过800名。各社团每期末的校内汇报表演,让更多学生看到了非遗之美,吸引了更多孩子亲近非遗。

天门小学举办一年一度的土家族民族文化节。

土家族民族文化节是天门小学普及土家族非遗的一大亮点。文化节每年举办一次,在这天,全校同学会按年级进行音乐、美术和体育三个类别的表演比赛,比赛场地遍布校园各个角落。操场草坪是土家舞的赛场,跑道是滚铁环的赛道,小礼堂是独奏区,教学楼前的空地是跳房子专属区。

在文化节上,学生跳起土家族舞蹈。

杨智介绍:“这是一个全校师生参与的节日,老师做裁判,学生是选手,不设门槛,想来就来。学生平时哪门课程学得好,就参加哪项比赛,表现得好还可以获得奖品。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谋新篇,由面及点打造精品课程

青少年是非遗传承的希望。天门小学丰富多彩的非遗课堂、活动,让更多学生亲近非遗、了解非遗、传承非遗。当非遗走近孩子,传统就有了延续的希望;当孩子走近非遗,成长就会获得文化的滋养。

在谈到下一步的计划时,楚任杰说:“我们将开展重点课程教学,由面及点,打造非遗精品课程,并让精品课程走出校园,扩散至其他学校。”学校计划推出关于簸箕画、砂石画等的精品课程,并将土家族非遗元素融入到语文、数学等课程中,让非遗进入日常教学,同时制作非遗视频课程,让学生看着视频学非遗。

参加土家族民族文化节跳房子比赛的学生。

在楚任杰心中,有一个“三年三步走”计划。第一年,在校内举办一场完全由土家族非遗节目组成的晚会。第二年,带着学生去省城的学校进行校园非遗展演交流。“最后,我想带着我们土家族的孩子走出大山,到更大的舞台去展示土家族传统文化,让更多人听到、看到、触摸到土家族非遗项目。”楚任杰笑着说。

将学校作为土家族非遗传承的主阵地,通过建立“非遗进校园”长效机制,构建多维课堂,不断推进土家族非遗项目的普及化和常态化,天门小学走出一条自己的“非遗进校园”之路。

古老的山歌已在澧水河畔唱响,杖鼓舞已在天门山脚下跳起,非遗的种子在孩子心中慢慢发芽。


编辑:小树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