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书画 > 书画赏析 >

西魏《尉迟伐墓志》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 时间:2024-12-02

西魏《尉迟伐墓志》

《尉迟伐墓志》刻于南北朝时期西魏大统十四年(548)。志盖盝顶形,篆文阴刻:“魏故仪同定公尉迟伐君墓志”12个字。志身长47.8厘米,宽47.5厘米,志文共371字。
  此碑隶书,字体有明显隶书向楷书转变的特点,其隶饰依旧明显,如横画,并无隶书明显的波磔;其撇画已经褪去隶书的传统形状,出现末尾出尖的情况,如“其”“刺”“使”“公”“伐”等字,其撇画重起轻收,楷化之姿极甚;其捺画,不管是斜捺还是平捺,其部分有隶书形状,亦有雁尾,如“大”“道”“政”“父”等字,更有部分完全趋向于楷书的形势,如“人”“兼”等字,雁尾不存,方俊如楷。其画中还有竖弯钩,隶书本是末尾依横画雁尾呈现,然其碑则是出现明显的钩画,如“地”“光”“邑”“统”等字,将横的曲翘再添新姿,变为勾起。竖钩之笔在隶书中大多以竖画、竖弯表达其形,在此碑则出现更为明显的竖钩之笔,如“字”“侍”“将”等字。书法的隶楷之变,是为渐变、融合,逐渐在形态上改变,逐步而成新的更完备的形式,而非骤变,如此则不失古法传承,此为书法之正道。
  整理:薛鑫 李磊

  历代书论选
  书固以转而后遒,实不因折而始劲。若谓劲生于折,则古法澌尽矣。——〔明〕汤临初《书指》
  大意:古人认为用笔之法有转有折,折笔可以形成方正的线条,转笔可以形成圆润的线条。此处讲书法的点画是在转变后遒劲有力,并不是因为折笔而使其劲健的。如果说遒劲是从折笔处生出,那么书法的古法就枯竭了! 

编辑:北月

上一篇:〔唐〕 顺陵走狮
下一篇:没有了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4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